2011年,時值茅以升先生誕辰115周年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簡稱基金會)成立20周年,基金會啟動了“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項目,旨在為邊遠貧困地區的孩子架設安全求學之橋,同時為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子搭建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的平臺。這一善舉,得到交通運輸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和有關大學、企業、科研院所的支持。為擴大“茅以升公益橋”的社會影響,順利推動工程開展,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一、項目宗旨
(一)響應國家“精準扶貧”和新農村建設的號召,滿足邊遠貧困地區的建橋需要以改善其交通條件,架設安全的兒童求學之橋。
(二)踐行茅以升先生的工程教育思想,鼓勵高校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繼承與弘揚茅以升先生的愛國、科學、奮斗、奉獻之精神。
(三)組織內地和臺、港、澳及海外高校的學生共同參與項目,促進其交流。
(四)鼓勵高校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其服務社會、投入公益事業的意識。
二、項目性質
1、茅以升公益橋是服務于村民日常出行,尤其是兒童出行的人行橋和車行橋,屬于鄉村的公共設施及道路設施的一部分。
2、公益橋作為小橋工程、低等級公路項目建設,原則上橋梁總長不超過30米,單孔跨徑不超過20米,使用年限25年。
三、項目組織機構
成立公益橋項目部,由秘書長辦公會領導,項目部設宣傳組、財務組、運營組。并得到專家委員會的支持和支撐。具體見下圖圖示:
三、項目資金
多渠道多形式的募資
1、企業或個人捐資。
2、設計企業無償參與,施工企業以建代捐。
3、多方合作,捐資、無償參與、以建代捐。
4、與其它基金會合作主辦。
5、每座橋的投資原則上控制在50萬元人民幣以內,建橋的資金或由基金會全額投入或與當地政府共同出資,基金會根據項目進度分期撥付資金,項目竣工后,當地相關部門向基金會提交竣工圖及工程財務決算報告、竣工驗收及工程財務審計報告。
四、項目建設
基金會和地方政府或交通運輸部門,通過簽訂合作協議的方式,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茅以升公益橋項目建設,必須遵守交通運輸部《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
(一)項目流程
立項(確定橋位、建設單位、必要的設計和施工單位等)→設計(確定方案及工程費用)→簽署合作協議(明確各方職責、工程費用組成等)→施工→竣工典禮
(二)基金會職責
基金會將建立長效運行機構,并利用自身跨行業、跨地區、跨領域和專業人才薈萃的獨特優勢,扎實工作,穩步推進,把茅以升公益橋項目打造成為具有較高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公益項目。
1、資金募集。基金會將與公募基金會合作,面向社會募集資金,積極拓展募捐渠道,主要勸募對象為企事業單位,社會名人,財力雄厚的個人、團體等。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基金會通過授予捐助單位和個人橋梁冠名權等多種方式為其宣傳,推廣形象,構架長久有效的雙贏機制。
2、踐行茅以升先生“先習而后學”“邊習邊學”的工程教育思想,鼓勵和組織內陸和臺、港、澳及海外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參與茅以升公益橋的設計和施工實踐等,促進其交流。
3、優先考慮高校大學生參與公益橋的設計,并協調與地方政府安排好學生的一系列活動和生活等工作。
4、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制作宣傳片、宣傳冊并投入公益廣告,打造茅以升公益橋品牌,擴大社會影響。
(三)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職責
1、地方政府或交通部門
地方政府或交通部門作為“茅以升公益橋”項目責任主體,負責項目的建設和行政監控,確保項目質量、管理及維護,其職責:
(1)項目選址、立項;
(2)審批項目設計方案;
(3)根據需要組織項目設計、施工及監理,加強工程監管;
(4)負責項目竣工驗收及工程財務審計;
(5)負責日后的維修與養護;
(6) 配合高校大學生或設計、施工單位志愿者參與項目的設計和施工等。
2、設計單位職責
(1)具備公路、鐵路、市政工程設計資質。
(2)按照現行橋梁工程規范、規程、技術標準的要求完成項目的設計和預算工作。
3、施工單位職責
(1)具備公路、鐵路、市政工程施工資質。
(2)按照現行橋梁工程規范、規程、技術標準的要求負責保質保量安全地完成工程項目的施工。
(四)其它說明
1、原則上委托地方政府或交通部門作為項目的建設單位。
2、原則上跨徑6米(含6米)以下的車行橋、8米(含8米)以下的人行橋設計和施工可以不受資質的限制。
3、對于主體受力結構采用竹、木等材料的橋梁,原則上僅考慮跨徑8米(含8米)以下的人行橋,否則需邀請有經驗的單位或組織專家進行技術咨詢。
4、對于主體受力結構采用新型材料的橋梁,原則上僅考慮跨徑6米(含6米)以下的車行橋、8米(含8米)以下的人行橋,否則需邀請有經驗的單位或組織專家進行技術咨詢。
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
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