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北京交通大學
據《人民日報》2014年6月29日報道,網友@牛郎兒女發布微博稱:
云南富寧縣的那哈小學,附近有一條河,是部分學生讀書的必經之路,下雨漲水就無法通過,老師都要背學生過去。老師說,水流太急,背的時候其實很害怕,孩子們希望這里能架一座橋。而孩子們因趟雨上學,冬天也穿涼鞋。
通過2年多的努力,孩子們的愿望實現了,那里真的建造了一座橋!這座橋叫“茅以升公益橋-富寧橋”,在今年9月竣工。
在得知那哈小學同學們的愿望后,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香港無止橋慈善基金、北京交通大學、富寧縣決定共建一座橋。在富寧橋的建設中,北京交通大學承擔了部分建橋資金的募捐工作和橋梁方案設計工作。
2015年7月,無止橋基金會邵長專博士、北京交通大學教師楊麗輝、昆明理工大學學生張碧源、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張天保和戴祥一行5人來到云南。從昆明到富寧縣再到那弄村,他們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村莊坐落在云南和廣西交界的山區,交通十分不便。
考察組到達的那一天正逢下雨,村中道路泥濘不堪。到達后,他們挽起褲腳,長途跋涉,實地測量,只為筑橋。
在橋位考察時,考察成員正在河谷最下方,突然聽到類似雷聲的轟隆隆響聲,緊接著,一塊幾噸重的大石頭從眼前不足十米的地方滾落!待成員們驚魂不定的快速爬上岸邊,卻見剛剛來時的道路被塌方的泥土埋沒。塌方路段經緊急搶修,兩個小時后恢復交通。這樣的經歷使考察的成員們深深體會到當地老鄉和學生的生活不易。
回到學校后,根據勘測數據,2015年11月,北京交通大學土建學院立即開展了富寧公益橋的方案比選、設計等工作。通過這些綜合實踐,體現了茅以升先生“習而學”的工程教育思想。
最后決定由張天保、祁炎萍、楊雷和范宇恒4位研究生在教師盧文良、楊麗輝的帶領下進行橋梁方案設計。
由于當地建筑材料匱乏、交通不便利,通過方案比選,最終的橋梁方案選為2跨16米拼裝式鋼板簡支梁橋。
與此同時,北京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積極為茅以升公益橋項目建設募集捐贈資金。在今年120周年校慶捐贈項目中設計了“小橋工程”捐贈項目,6月2日項目一經發布,得到了在校師生和廣大校友的積極響應。截至目前,基金會已捐贈25萬元資金投入富寧橋的建設中。
北京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發起捐贈項目后,校友踴躍助力,反響熱烈,他們紛紛留言:
@鄭海霞
作為曾經涉水過河的小女孩,現在設計橋梁的女工程師,我深有體會!微博的力量搭建一座小橋。
@三秋樹
在云南的校友群看到已經工作多年的學長學姐們積極呼吁和捐款,感覺暖暖的。
@許德立
作為一名橋梁人,支持茅以升公益橋,也希望學校發展越來越好~
@孫學鋒
支持同學們的善舉,代表我們全家盡綿薄之力,愿為孩子們搭建一座愛的橋梁!
@王軼民(我校電氣學院05級校友:連續20天,每天通過捐贈平臺為小橋工程捐贈。)
在交大的四年,是我最美好的年華。雖身在遠方,但對母校的深情不變。十分感謝母校的培養。希望每一天都能支持母校,為母校盡綿薄之力。
“茅以升公益橋-富寧橋”于2016年5月開工建設,2016年9月初竣工,11月舉行通橋儀式。它解決了200余名那弄村小學生上學難和1600余名村民過河難的問題。孩子們將不再需要冒險趟水過河去上學。
茅以升公益橋-富寧橋”雖然只是一座非常小的橋,但卻架起了北京交通大學與那哈完小、北京交通大學與富寧縣、北京交通大學與茅以升基金會、香港無止橋基金會的友誼與合作的大橋,2016年恰逢北京交通大學120周年校慶,也是北京交通大學茅以升老校長誕辰120周年,這座小橋是對北京交通大學120周年最珍貴的賀禮,也是對茅以升老校長深切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