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由中國科學院、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北京交通大學承辦,北京科技人才研究會支持的“‘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高端科普報告會”在北京交通大學成功舉行。中國科學院劉忠范院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楊超教授、北京大學侯仰龍教授分別圍繞石墨烯技術前景、綠色化工創新創業、磁性材料做了專場學術報告。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愛倫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袁牧紅高級主管出席報告會,報告會由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物理系主任丁克儉教授主持。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學生、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等300余人到場聆聽了報告。

    劉忠范院士做了題為“石墨烯:前途無量還是曇花一現?”的報告。他從媒體比較關注石墨烯前途問題展開報告,由201510月習近平主席參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院說起介紹了石墨烯這一二維蜂窩狀碳材料的組成結構和發展歷程。

    在對比分析我國與西方國家石墨烯研究現狀指出石墨烯有三個發展前途,第一是碳纖維,第二是塑料,第三是硅芯片。他提出石墨烯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必然是從低端到高端、從作坊式到集約式。希望石墨烯自己開拓新領域,而不是代替和推翻已有產業,這將是石墨烯的最高境界。

     忠范院士針對石墨烯輕薄堅韌、導電導熱、化學穩定超高比表面積特點詳細介紹了在手機、體溫計、網球拍、涂料等方面的應用實例,闡述了電子信息、能源工業、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航空航天、國防工業和功能材料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劉院士強調,石墨烯的研究既要注重在各種領域的應用,更應認真研究經濟有效制備方法。石墨烯根據其性質不同有多制備方法,最常見的是化學剝離技術和氣相沉積技術,北京大學石墨烯研究團隊在制備和應用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劉院士特別介紹了未來石墨烯殺手锏級應用——超級石墨烯玻璃。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楊超教授做了題為“機遇與堅持——綠色化工創新創業體會”的報告他首先介紹了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的建設現狀和發展歷程,并對自己是如何走上化工專業的經歷進行了簡要分享。

    楊超教授化工的概念出發,指出化工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比如化纖面料的衣服、電動汽車電池、藥品等等,都需要化工知識?;な且曰瘜W為基礎。針對近年來社會比較關心工業污染問題,楊教授提出了綠色化工的理念,并列舉了二氧化碳捕、秸稈發酵代表案例。

     多相反應器研究化工產業的工藝核心,是實驗室到工廠的中心環節,化學工程師工作目標就是解決工程放大的問題,降低反應收率,減少污染和廢物。楊教授談了自己對于科學研究工作的認識,希望青年科研工作者應當獨立工作,既要注重論文、專利這些國內外認可的學術成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追求學術卓越,又要在相關領域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實現科技創新。還特別提到,廣大學生和科研工作者應當主動投身于創新創業的事業中來,用自己的力量實現從技術到產品的轉變,拓展其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領域更好為國家和社會服務。

     北京大學工學院侯仰龍教授做了題為“磁性材料與我們”的報告。侯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紹了磁性材料我國的使用實例——上海磁懸浮列車。并指出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磁性材料,永磁體、指南針、信鴿識路、磁盤存儲等都是磁性材料典型的應用

   侯仰龍教授引經據典,向眾介紹了磁性材料在數千年前已經有相關文獻記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別是1967年稀土永磁時代的到來,更使得磁性材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侯教授解釋了磁性材料的來源,將分為抗磁性、順磁性、鐵磁性、反鐵磁性、亞鐵磁性等不同種類?,F在使用的磁性材料主要從1976年開始發展,材料BH值越大的話,就能用越小的體積做出符合需求的材料,這就是研究者希望發展的高性能磁鐵的主要指標。侯教授提到,手機、生物醫學腫瘤治療都有磁性材料的身影,磁性材料無所不能,無處不在。

 

    本次報告會結束后在場的學生們紛紛表示,經過位專家的介紹,對石墨烯、綠色化工和磁性材料都有了嶄新的認識,遙不可及的高新技術有了新的認識。科學家們身上嚴謹治學的態度也深深激勵了大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得更遠,此次報告將激勵廣大學子們繼續關注未來石墨烯等化工科技領域的發展趨勢,追尋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質疑、批判的科學精神,積極投身到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