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基金會圍繞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以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為契機,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同時,積極開拓創新,多項工作出現了新局面、新氣象。
 

一、開展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

2017年9月26日,是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饡摵现袊こ淘骸⒕湃龑W社中央、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在杭州共同主辦“紀念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系列活動?;饡魅瓮踔菊?,副主任孫永福、張秋儉、何華武、楊永斌,全國人大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謝小軍,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院士,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同軍,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奧地利、加拿大等國家的21位國內外院士及社會各有關方面人士400余人出席。此次紀念活動包括以下內容:

1、舉行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紀念會

本次會議在紀念錢塘江大橋80年來的歷史貢獻、傳承茅老精神中緊扣時代脈搏,激發了與會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熱情。會上,王志珍主席、謝小軍主席、干勇院長、王同軍副總經理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大會向長久以來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茅以升公益橋”項目的14位專家、企業和個人授予“小橋愛心天使”稱號,以感謝他們在傳承茅以升先生精神,推動“茅以升公益橋”事業發展方面所做的貢獻。紀念會特別邀請到錢塘江大橋建設者的后代講述父輩建橋、炸橋和復橋的歷史。邀請北京交通大學學生表演原創話劇《茅以升》,將這段歷悲壯史展現出來,使與會來賓深受震撼和教益。本次活動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在中國、美國、英國等七國140多家中外媒體做了充分報道,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滾動播放了錢塘江大橋的宣傳紀錄片,使這座大橋被炸、被修復的歷史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中的特別篇章。

2、舉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二十六屆頒獎大會

會上,向186位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獲獎者頒獎。他們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覆蓋了鐵路、公路、橋梁、城市建設等領域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理工農醫等科研院所的優秀科研人員,高等院校、重點中學的優秀學子。“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對促進我國科技人才的成長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本屆獲獎者陳云敏院士就很有代表性,他2004年榮獲土力學及巖土工程青年獎后奮發進取,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又獲得基金會“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大獎”。

3、舉行拜謁茅老銅像和“中國橋梁傳承之跑”活動

為傳承茅以升精神,基金會邀請社會相關人士集聚錢塘江畔,參觀錢塘江大橋紀念館,在茅以升先生銅像前舉行了拜謁儀式。王志珍主任向茅老銅像敬獻花籃,孫永福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李婷局長講話。在王志珍副主席的帶領下,獲獎者、杭州市各單位代表、全國茅以升班學生代表、浙大學生代表和杭州市茅以升實驗學校小學生代表在錢塘江畔進行了“中國橋梁傳承之跑”,體現了茅以升精神和中國橋梁事業的傳承,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學子繼往開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4、舉行“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第七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

9月27日,“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第七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在浙江大學隆重召開。基金會副主任何華武、楊永斌和董石麟任大會主席,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奧地利、加拿大等國家的21位國內外院士及400多位橋隧工程行業的精英參加了論壇,其中10位做了主題發言。本屆論壇以“可持續發展的橋隧工程”為主題,交流研討可持續發展橋隧工程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面臨的挑戰以及發展趨勢。論壇對中國和世界橋隧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推動中國與世界橋隧工程技術的協同發展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組織召開基金會全體委員會

3月25日上午,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五屆五次全體委員會議在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舉行。主任王志珍,副主任孫永福、袁駟、何華武、鳳懋潤、周海濤,秘書長茅玉麟,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喜剛等60余人出席會議。會議由孫永福院士主持。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裴岷山致歡迎詞;王志珍主任為裴岷山和張林松兩位新增聘委員頒發聘書;茅玉麟秘書長代表基金會向大會匯報了2016年工作和2017年工作計劃;愛倫副秘書長介紹了基金會“2017年開展錢塘江大橋通車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計劃”。委員們就此進行了認真而熱烈的討論,并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大會聽取了獎項評選的情況匯報,審議通過了2016年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8個獎項共186名獲獎者名單。

三、積極規范和創新獎勵工作

獎勵在科技教育事業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優秀人才是基金會的中心工作,2017年獎勵工作有了新舉措。

自2015年,秘書處根據基金會領導就獎勵工作提出的“確保質量,打造精品”的要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逐步對各獎項的評選獎勵辦法、條例等進行相應調整。今年,“橋梁大獎和橋梁青年獎”、“工程教育學生獎”、“鐵道教育希望之星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4個獎項首次根據修改后的評選獎勵辦法、條例進行評獎;首次聯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召開“橋梁大獎和青年獎終評會議”,成立由秦順全院士任主任委員的評審委員會及秘書處,效果良好。

四、廣泛開展傳承茅老精神的各項活動

1、3月22日,鐵科院舉行主題為“豐碑永駐 精神不朽 ”的茅以升銅像安放儀式,茅玉麟秘書長、周鏡院士,鐵科院黨委書記施衛忠、副院長葉陽升、趙有明等領導出席。茅玉麟、施衛忠、么軍、周鏡共同為茅以升銅像揭幕,鐵科院青年代表向茅以升銅像敬獻鮮花。舉行茅以升銅像安放儀式,是一次對茅老的深切緬懷,更是一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精神洗禮。

2、3月10日,以茅老命名的西南交通大學“唐臣書院”正式成為高校書院聯盟成員。在基金會的支持下西南交通大學于2010年成立“唐臣書院”,此次加入聯盟,為與兩岸四地高校書院開展互補性合作,提升書院辦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聲譽邁出重要一步。

3、6月下旬,由基金會和北京市科協科普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美中科促會承辦的茅以升班美國STEM探索之旅開啟。本次科學探索活動帶領中學茅以升班學生深入哈弗、麻省理工、卡內基梅隆大學等世界頂級的高等學府。通過親身體驗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等活動,探索發現世界、認識世界的不同角度和方法,使孩子們開闊了眼界,有機會在科技前沿看世界,并從大師那里學會不同的思考方式,開啟了人生的夢想之翼;通過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舉行的拜謁茅老銅像并敬獻鮮花活動,使孩子們再次激發了對茅老的敬仰之情,并激勵他們沿著茅老的足跡砥礪奮進。

4、7月15日,第九屆全國高校茅以升班夏令營在重慶交通大學舉行,夏令營以“傳以升薪火·展橋都華章”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在傳承茅老的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深刻領會并認真踐行茅以升先生工程教育思想等方面深受教益。

5、11月18--19日,第四屆全國高校“茅以升班”建設發展研討會在東南大學召開,基金會副主任孫永福院士、茅玉麟秘書長、北交大原校長談振輝及全國12所高校茅以升班主管領導參會。與會人士認為這次交流活動非常有價值,有很多值得互相借鑒的經驗,并表示要努力把“茅以升班”辦出特色,辦成品牌,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新貢獻。

6、12月10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了“茅以升班”揭牌儀式,“茅以升班”的29名優秀橋梁學子宣誓要傳承茅以升先生的精神,誓做新時代交通強國之棟梁。
7、12月,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辦了“茅以升生平事跡展”。展覽全面地展現了茅以升先生一生追求和踐行科技救國夢、工程興國夢、祖國統一夢的歷程,使參觀者對茅以升先生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與了解。
五、探索開展多種形式學術交流活動
1、舉辦“‘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高端科普報告會”

基金會聯合中國科學院開展的“‘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舉辦了一系列報告會:4月24日劉嘉麒院士做了主題為“人生當自強——我的致事感悟”學術報告;7月19日在鐵科院,趙國屏院士作了題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了生命科學的人生”專題報告。這一高級科普活動已連續舉辦六年,成為基金會的品牌活動。

2、舉辦“中國——拉美”鐵路橋梁建造成就研討與交流沙龍

9月3日,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背景下,為深化我國同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促進我國援外工作的深入開展,受商務部委托,基金會和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舉辦的“2017年拉美國家城鄉規劃與公共交通發展部級研討班之“中國——拉美”鐵路橋梁建造成就研討與交流沙龍”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基金會首次舉辦國際沙龍會議,旨在促進有關中國與拉美國家關于城鎮化、城市規劃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高速鐵路及橋梁建造成就的討論交流。橋梁委員會劉曉光副主任委員做了《中國高速鐵路橋梁發展現狀》主旨報告。
3、橋梁委員會積極開展活動

7月29日,橋委會在固安橋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召開了2017年主任會議,主任張喜剛,副主任盛黎明、茅玉麟等12位出席。會上討論通過橋委會2017年年會工作事項等,并參觀了公路長大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

    9月25日,“2017年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橋梁委員會年會”在杭州舉行,主任張喜剛、秘書長茅玉麟以及六十余名委員出席了會議。會上,張喜剛主任向新增聘的副主任韓振勇、劉曉光,委員李小和、李永樂、劉加平、張楠、胡所亭、秦大航、韓  冰、劉高,副秘書長李東、趙欣欣 頒發了聘書;審議通過2016-2017年橋委會工作報告、財務報告、2018年工作計劃;張喜剛主任做了題為“關于智能橋梁發展戰略的思考”的主旨報告,盛黎明、王曉陽等7位專家做了精彩報告。
4、古橋委員會舉辦古橋研究與保護學術研討會

11月20日至21日,由基金會和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的中國(瀘縣)龍文化峰會暨第七屆中國古橋研究與保護學術研討會在四川省瀘縣開幕。項貽強、丁漢山、鄭凱鋒等七位專家做了精彩報告,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中國古橋研究的指導思想、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介紹了中國古橋的建筑技藝和典型風格。專家還實地考察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腦橋,并對龍橋的保護積極建言獻策。

六、繼續推動兩岸交流,促進祖國統一

基金會為完成茅以升先生架設海峽兩岸交流之橋、促進祖國統一的夙愿,積極開展海峽兩岸土木工程界科技交流與合作,使兩岸交流成為基金會工作的一大亮點。2017年開展了以下工作

1、12月1日——8日,應臺灣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的邀請,由大陸交通、鐵路、公路、高等院校等領域17位專家組成的基金會訪問團,赴臺參加了“2017年海峽兩岸土木工程及軌道交通學術交流活動”。本次交流活動以“一帶一路”和“綠色可持續土木工程技術”為主題,6位專家做了精彩報告,兩岸專家進行深入交流,提出了兩岸在建設綠色工程、優化資源配置、完善標準體系、加強“走出去”戰略合作等方面的建議。

會上,茅以升公益橋發起人之一,香港中文大學邵長專博士介紹了茅以升公益橋的建設理念,并希望兩岸大學生共同完成“小橋”的建造。臺灣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王炤烈理事長、周南山主委表示將積極參與“茅以升公益橋”的建設,在“建橋”的同時增進兩岸青年一代的溝通交流,并希望在臺灣修建一座“茅以升公益橋”。此項工作正在積極推動中。

2、8月13日,基金會與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臺灣中華企業環境保護協會、馬鞍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了“第四屆海峽兩岸節能環保論壇”,來自海峽兩岸節能環保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知名企業代表500余人參加了此次盛會。茅玉麟秘書長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獎”獲得者邢奕博士、呂祥鋒博士應邀出席論壇并做重要發言,他們的環保技術推介受到與會人士的關注和好評。自首屆論壇以來,兩岸的專家、學者及節能環保業者們在節能環保、產業合作方面有了越來越深入的合作與溝通,攜手為我國的環保事業做出了貢獻,也為馬鞍山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七、“茅以升公益橋”事業出現新局面

茅以升公益橋是基金會近年來開創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2017年,這項工作又有了新起色,展現了百花紛呈的新局面。

1、4月23日,首座“茅以升公益橋--鐵道工程師金寨圓夢橋”竣工儀式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舉行,基金會主任王志珍院士、副主任孫永福院士出席活動。此橋由中鐵上海設計院勘察設計,中國鐵建大橋局施工,尚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利建恒科技公司、北京永拓咨詢公司等單位援助建成。

2、7月7日,“茅以升公益橋——中鐵建大橋局金寨圓夢橋”在金寨縣果子園鄉建成通行,這也是基金會在金寨縣推動建設的第二座茅以升公益橋。此橋由中鐵上海設計院勘察設計,中國鐵建大橋局施工,尚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永拓咨詢公司等單位援助建成。在基金會的推動下,北京艾德兆盛服裝科技有限公司還為當地的孩子捐贈了價值10萬元衣物,為孩子們奉獻了愛心,帶來了溫暖。

3、12月10日,由基金會、交通運輸部直屬機關團委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主辦的首屆全國大學生“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創新設計大賽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圓滿落幕。本次大賽是基金會首次在全國高校推動“茅以升公益橋”活動,也是踐行茅老“邊習邊學”工程教育思想又一重要舉措。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22所高校的49支隊伍參加了大賽,各參賽選手都是深入到貧困山區考察、勘測,身臨現場,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設計作品。此次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創新動手能力,更讓高校學子們在關心邊遠山區孩子們涉水上學問題的同時,提高了社會責任感和為公益服務的意識。

八、存在不足

基金會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在中國社會組織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基金會在學習國際先進的社會組織的管理經驗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2、資金籌集能力有待提高。如何創新工作思路,建立資金籌集機制,調動委員單位及社會有關方面的積極性;如何建立安全有效的投資機制以提高資金的增值率;如何調動社會的力量參與基金會的公益事業等都是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

3、在如何擴大基金會的社會影響力方面需要進一步努力。要加強與主流媒體、行業媒體、新興媒體的聯系與合作;加強與委員單位宣傳服務工作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自媒體和網站的建設,都是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

4、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科技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照基金會的工作,如何發揮基金會27年積累的人才力量的優勢,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科技人才的培育發揮更大的作用,是我們要深入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