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茅以升先生誕辰120周年和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下稱“基金會”)成立25周年,基金會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同時,圍繞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不斷開創工作的新領域、新方式,使工作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一、開展茅以升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

以 “茅以升與中國夢”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紀念茅以升先生誕辰120周年活動。

1、在基金會的推動下,九三學社中央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行了“茅以升與中國夢——紀念茅以升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會議由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基金會主任委員王志珍院士主持。全國政協副主席、基金會名譽主任韓啟德院士,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盧春房,原鐵道部副部長、基金會第一副主任孫永福院士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社會各有關方面人士200余人出席。

本次座談會在紀念茅老業績、傳承茅老精神中緊扣時代脈搏,激發了與會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熱情。特別是西南交大、北京交大、臺灣新竹交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5所交大代表首次集體出席基金會活動,在會上接受《茅以升全集》贈書并表達對茅以升老校長的深切懷念之情,共言繼承茅老遺志,為振興中華攜手并進,引起了熱烈掌聲。

2、為紀念茅以升先生誕辰120周年,制作了反映茅以升先生一生業績的紀錄片《天空那顆閃亮的星》。紀錄片從造事業之橋、搭人才之橋、筑科普之橋、鋪信仰之橋四個方面,概括了茅以升先生為祖國富強不懈奮斗的一生,受到社會各有關方面的贊譽和好評。

3、舉辦了“‘一帶一路’土木工程技術高峰論壇——紀念茅以升先生誕辰120周年”。論壇由王夢恕院士主持,孫永福院士任大會主席并致辭。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何華武院士、南開大學龔克校長、交通運輸部周偉總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史育龍所長、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王郴平教授做了精彩演講。論壇立足國家戰略,期望傳承茅以升先生的精神與風范,推動“一帶一路”土木工程事業新發展。

4、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基金會配合中央電視臺制作了專題片《重溫入黨誓言——茅以升》,該片重點介紹了茅以升先生91歲高齡入黨的動人一幕,為傳播社會正能量做出了貢獻。

5、第八屆全國高校茅以升班夏令營在天津大學舉行。夏令營以“弘以升精神,創求是新風”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傳承茅以升先生為黨為國奉獻終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在工程教育與科學研究方面的創新精神。

6、基金會與北京工業大學開展了戰略合作,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和特色,在人才培養與資源共享、項目合作及科技交流等方面積極開展合作;同時在北京工業大學建立了全國第十二所高校“茅以升班”。

二、組織召開2016年度全委會

    3月19日上午,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五屆四次全體委員會議在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舉行。第一副主任孫永福,副主任袁駟、周海濤,秘書長茅玉麟以及委員50余人出席會議。會議由孫永福院士主持。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金武致歡迎辭;袁駟副主任向出席會議的7位新增聘委員頒發了聘書;茅玉麟秘書長向大會做2015年度工作總結及財務決算報告;愛倫副秘書長報告了2016年度工作要點及財務預算。委員們就2015年工作報告及財務決算、2016年工作要點及財務預算進行了認真而熱烈的討論,并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大會聽取了評選獎項的情況匯報,審議了2015年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8個獎項共258名獲獎者名單。會議原則通過了以上文件和獲獎者名單。會上,茅玉麟秘書長還通報了召開“第二十五屆頒獎大會暨基金會成立25周年紀念大會”的相關情況。

三、獎勵工作出現新面貌

獎勵在科技教育事業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優秀人才是基金會的中心工作。2016年獎勵工作有了新舉措,新特點。

1、頒獎大會精彩紛呈,內容形式多有創新

5月8日,“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25屆頒獎大會”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孫永福等11位副主任和社會各有關方面400余人出席。本次頒獎會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在內容和形式上有很多創新。在形式上,頒獎由獲獎者上臺接受頒獎,改為由頒獎人上臺頒獎,令人感到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會議由著名主持人瞿弦和與交大學生串場主持,給人以生動活潑、耳目一新之感;著名演員李光曦、烏蘭圖雅、陳愛蓮等精彩演出,更在烘托熱烈氣氛的同時給人以美的享受。在內容上,本次頒獎會還舉行了“茅以升公益橋”系列活動:情景劇“我想要一座橋”感人至深。隨后舉行的“茅以升公益橋”愛心助力扶貧活動、“全國大學生茅以升公益橋結構設計競賽”及“茅以升公益橋基金會交大校友捐贈項目”等活動儀式,則把會場氣氛推向了高潮。著名教育家、基金會首位主任張維的外孫,知名音樂人、脫口秀節目主持人高曉松出任“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推廣人,并在活動當天接受了聘書,以期為“小橋工程”帶來更大的社會影響力。本次頒獎大會受到社會各方面的贊譽和好評。

2、開展調查研究,改革獎勵工作

根據基金會領導就獎勵工作提出的“確保質量,打造精品”的理念,以及對獎勵工作進行總結的要求,秘書處下半年走訪各獎項評審委員會調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獎勵工作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長遠規劃”、“對既有獎項進行精減改造或同類合并”等一系列建議,“對部分獎項的評選獎勵辦法(條例)的內容要進行相應調整”,理清了獎勵工作改革的思路與方向。

去年基金會對頒獎方式進行了改革探索:一是,第七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建造師獎”頒獎大會首次與“全國優秀建造師獎”共同召開頒獎大會,擴大了獎項在建造師隊伍中的影響,受到業內的肯定與好評。基金會主任王志珍出席會議并講話。二是,“茅以升家鄉土木工程獎”作為基金會與鎮江市政協共同設立的獎項,首次在茅老家鄉鎮江頒獎。基金會副主任鳳懋潤出席頒獎大會并在會上作了題為《橋梁建設的“中國故事”》的專題報告。這種頒獎方式受到鎮江市各方面的好評。

3、為獲獎者繼續發揮作用搭建平臺

如何繼續發揮獲獎者作用,為國家的發展與建設做貢獻,是基金會近年思考和探索的一項工作。今年,這項工作有了突破。

3月29日,基金會支持 “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的28位獲獎者發起成立了“北京科技人才研究會”,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服務,為科技人才的進步成長、創新創業、交流協作搭建平臺。該研究會成立后社會效果良好,例如有效推動了獲獎人邢奕教授“淤泥常溫高效干化技術”在“第三屆海峽兩岸節能環保論壇”上的傳播和在馬鞍山、唐山等地的推廣使用;與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建工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科技成果轉化、人才交流等方面達成了共識。

四、“茅以升公益橋”事業出現新局面

茅以升公益橋是基金會近年來開創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2016年,這項工作又有了新起色,展現了百花紛呈的新局面。

1、與交通運輸部合作開展百座“茅以升公益橋”項目

5月8日,基金會與交通運輸部直屬機關工會、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聯合開展了“交通發展連著你我他‘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愛心助力扶貧活動,約定在“十三五規劃”的5年內,在六盤山、大別山等貧困地區完成100座茅以升公益橋的建設。

百座公益橋工程正式啟動后,基金會緊鑼密鼓地開展此項工作。委托重慶交通大學與固原市交通局多次進行踏勘選址,由重慶交通大學在校師生設計,寧夏路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施工,2016年12月30日,首座茅以升公益橋在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泉兒灣建成。

2、“全國大學生茅以升公益橋結構設計競賽”及“茅以升公益橋基金校友捐贈項目”在京啟動

5月8日,基金會與北京交通大學共同發起的“全國大學生茅以升公益橋結構設計競賽”及“茅以升公益橋基金校友捐贈項目”啟動。啟動儀式后,百座“茅以升公益橋”項目將接受海內外交大校友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捐贈,吸納社會力量,共筑愛心小橋。而“全國大學生茅以升公益橋結構設計競賽”也將成為一個人才培養和選拔的舞臺,更多莘莘學子將通過這一舞臺獲得實踐鍛煉的機會,體現自身價值。

3、 “茅以升公益橋——鐵道工程師金寨圓夢橋”在革命老區金寨啟動

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的指示精神,基金會聯系相關鐵道工程師在紅色革命根據地大別山區的金寨縣啟動修建“茅以升公益橋——鐵道工程師金寨圓夢橋”活動。10月20日,“茅以升公益橋——鐵道工程師金寨圓夢橋”在金寨縣鐵沖鄉高畈村皂河舉行了啟動儀式。12月4日,金寨第二座“茅以升公益橋-中鐵建大橋局金寨圓夢橋”啟動儀式在金寨縣舉行。

4、與香港無止橋慈善基金合作的“茅以升公益橋——富寧橋”在云南建成

9月中旬,“茅以升公益橋——富寧橋”在云南省富寧縣阿用鄉那弄村建成。這是基金會、香港無止橋慈善基金、北京交通大學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合作建成的。這個項目不光解決了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還為香港與內地高校學子搭建了相互學習與交流的平臺。

  1. 貴州威寧銀河小學橋和固原市西吉縣橋均已完成現場踏勘,正在進行施工圖的設計,將于2017年竣工。

五、兩岸交流出現新氣象

開展海峽兩岸土木工程界科技交流與合作一直是基金會工作的一大亮點。2016年基金會開展了四次兩岸交流活動,為歷年交流次數最多的一年。

1、基金會兩次組團赴臺參加“海峽兩岸土木工程及軌道交通學術交流活動”  

    2月23至3月1日、12月11至16日,應臺灣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的邀請,基金會2次組團赴臺參加“海峽兩岸土木工程及軌道交通學術交流活動”,分別由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韓風險、雷升祥任團長,召開了“海峽兩岸軌道交通建設技術創新研討會”、“軌道交通綠色土木技術創新研討會”。會議圍繞高鐵、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綠色建筑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對臺灣軌道交通樞紐綜合開發、臺灣養老產業、臺灣民宿產業、臺灣綠色建筑及綠色建造四個方面進行實地調研考察。訪問團還首次赴新竹交通大學參加了交流活動,并商議了“茅以升公益橋”的合作事宜。

2、舉辦“第三屆海峽兩岸節能環保論壇”

8月13日,基金會與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臺灣中華企業環境保護協會、馬鞍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了“第三屆海峽兩岸節能環保論壇”?;饡敝魅魏稳A武、安徽省副省長方春明、國臺辦主任助理周寧、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馬鞍山市市長魏堯等來自兩岸產、學、研及節能環保專家學者、企業家等近400人出席開幕式。論壇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受到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的充分肯定。

3、舉辦“臺灣赴大陸考察軌道交通建設”活動

10月25日—28日,由基金會主辦“臺灣赴大陸考察軌道交通建設”活動在杭州、寧波、上海開展。來自臺灣鐵路改建工程和臺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的鐵路專家學者對大陸的軌道交通建設進行了參訪。此次活動,加強了臺灣與大陸軌道建設發展文化的交流,為日后臺灣軌道建設發展計劃提供了借鑒。

六、學術活動呈現新局面

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是基金會的重點工作之一。2016年,基金會繼續在提高學術交流的層次和水平上下功夫。

1、舉辦“第六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 

5月8日下午,基金會聯合中國工程院舉行了“第六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王夢恕院士、秦順全院士作主旨報告,蘇權科、洪開榮、李亞東、蔣樹屏4位專家就“海洋橋隧工程技術挑戰”等工程技術問題作了學術演講,論壇由孫永福院士主持?;饡B續六年與中國工程院合作舉辦的這一論壇已成為品牌,在橋隧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2、舉辦“‘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高端科普報告會” 

5月8日晚,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基金會承辦的“‘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高端科普報告會”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劉忠范院士、楊超教授、侯仰龍教授分別圍繞石墨烯技術前景、綠色化工創新創業、磁性材料做了專場學術報告,受到與會師生的好評。

3、舉辦“如何解決北京停車難問題”決策咨詢沙龍

為保證城市道路通暢,解決北京機動車亂停放的詬病,在2015年,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發文“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11月13日,由北京市科協主辦,基金會承辦的“如何解決北京停車難問題”決策咨詢沙龍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26位學界、業界專家出席沙龍,就北京市地下停車場的修建的必要性、建設規模、投資及運營管理模式、不同地區的建設規模、不同類型的施工方法等議題積極建言獻策。沙龍由王夢恕院士主持。

4、橋梁委員會積極開展活動

1)5月7日,“2016年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橋梁委員會年會”在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舉行,主任張喜剛、秘書長茅玉麟以及六十余名委員出席了會議,會議由包琦瑋副主任主持。會上,張喜剛主任向新增聘10位委員頒發聘書;盛黎明、袁國平、邵旭東、顏文暉、趙君黎、劉高、田啟賢及“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梁青年獎” 獲獎者李懷峰、馮良平、郭健做了主題報告。茅玉麟秘書長還就茅以升公益橋最新進展情況進行了專題介紹。張喜剛主任委員作了總結發言。他說,基金會橋梁委員會為委員們搭建了公路、鐵道、市政橋梁技術同臺交流平臺,加強了委員對不同領域知識的了解;橋梁委員會是基金會的分支機構,希望各位委員全力支持基金會的各項工作。

2)4月27-28日,組織委員參加了“2016“綠色鋼鐵 服務橋梁 美麗生活”暨高性能橋梁鋼在橋梁建設中的應用與發展”研討會。趙君黎常務副秘書長和張玉玲副秘書長分別作了“我國公路橋梁建設及發展趨勢”和“對我國鋼橋建設情況及發展方向的思考”的報告。

3)6月6-7日,組織委員赴石家莊參加由中國公路學會組織的“全國鋼結構橋梁推廣應用技術論壇”,劉高代表張喜剛主任委員作了題為“我國公路鋼橋的發展與展望”的報告。

4)6月25日,組織委員參加湖南長沙召開的2016鋼結構與組合結構橋梁發展論壇暨楓溪大橋技術參觀活動,張喜剛主任、聶建國、廖朝華、胡建華副理事長、趙君黎等參加會議,并做技術報告、主持會議。

5)10月27-29日,組織委員參加在陜西西安召開的第13屆中美橋梁技術交流會及第四屆可持續橋梁會議,顏文暉、趙君黎、王春生等參加會議并做報告。

6)11月18日-20日,組織委員參加了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分會在濟南組織召開的“2016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張喜剛主任委員等多位委員參會,常務副秘書長趙君黎,李懷峰、邵長宇、莊衛林、邵旭東、李軍平、龔維明、徐棟等委員作了技術報告。

5、古橋委員會積極開展古橋保護與申遺工作

11月27日至28日,應福建屏南縣邀請基金會古橋委員會赴赴屏南組織召開了“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的保護傳承與廊橋生態環境的整體保護座談會”?;饡魅瓮踔菊?,秘書長茅玉麟,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等院校專家以及閩浙兩省七縣申遺代表們相聚一堂,共商廊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等事宜,并就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等問題提出了建議。

七、加強自身建設 不斷前進

1、基金會被評為4A級社會組織。為進一步加強對北京市社會組織的科學化管理,推進社會組織的規范化建設,北京市社會組織評估委員會對在本市登記管理的基金會的基礎條件、內部治理、工作績效、社會意義與社會影響以及社會責任五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饡Ρ敬卧u估工作高度重視,各部門周密組織、積極準備。11月評估專家組進行實地考察,對基金會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是名人基金會中有靈魂的基金會,一直有弘揚和傳承茅以升先生精神的核心靈魂價值觀的引領,還能將地方和高校囊括在一起,這在公益的角度是一個前沿的地帶,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同時,基金會作為一個獨立法人,具有很強的資源動員能力,并且已經由年輕的實體走到成熟基金會,這些特點在基金會中都是非常少見的”。

2、12月3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了第八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名單,共授予69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其中基金會委員張喜剛、王衛東、韓振勇,基金會橋梁委員會委員馬骉、朱穎、劉旭鍇、徐升橋獲此殊榮。

3、基金會秘書處與市科協所屬其它社團組成了聯合黨支部。秘書處重視和支持黨支部開展的各項工作,組織學習黨的系列文件,開展“兩學一做”等教育活動。在建黨95周年之際,基金會員工被北京市科協機關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4、基金會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資金籌集不足制約著基金會工作拓展和質量提升。如何創新工作思路,建立資金籌集機制,調動委員單位及社會有關方面的積極性;如何建立安全有效的投資機制以提高資金的增值率,仍是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

此外,加強與主流媒體、行業媒體、新興媒體聯系與合作,創造新聞關注點,擴大基金會的社會影響力;加強與委員單位宣傳服務工作,特別是網站的交流與合作,也是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