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員會特邀專家。
      1931年5月生,福建福州人,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中共黨員。1950年入清華大學地質系本科學習,1952年院校調整入新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現為中國地質大學)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系。1953年北京地質學院提前畢業?,F任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師范大學名譽校長,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溶研究中心理事會理事,教育部城市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聯合研究中心主任。
      長期從事巖溶地質的科研和工程實踐,建立了巖溶發育與工程環境效應系統理論,參與實踐及指導水利水電、鐵道、礦山及城鎮工程勘測研究;指導長江、黃河和珠江等流域上水利水電樞紐及鐵道長隧洞等大型工程勘測、研究與基礎處理工作,取得一系列經濟與社會效益。提出地質生態環境新認識,為西南地區脫貧與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積極研究地質災害,為防災興利提供決策依據。曾為援外大型工程高級專家,并在歐美及港臺地區講學。由于在巖溶(喀斯特)研究上的突出貢獻,被國內外學者譽稱“喀斯特盧”,曾獲全國科技大會獎、地質科技二等獎、全國科技圖書二等獎及李四光地質科學研究榮譽獎、河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河北省人民政府特殊貢獻院士獎。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圖書十多本及圖系多套。
     曾出席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與中國工程院聯合主辦的《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和第一屆“全國大學生‘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設計大賽”。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