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員會特邀專家。
1937年10月生,江蘇昆山人,防護工程學家,中共黨員。現任軍委科技委顧問、陸軍工程大學教授,南京工程兵工程學院原院長,總參科技委原副主任,國際巖石力學學會原主席,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原理事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防護工程分會原理事長。
長期從事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創建了我國防護工程學科,建成了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創新研究群體。系統建立了土中淺埋結構核爆炸荷載的相互作用計算理論、城市人防工程毀傷評估方法、防護工程抗高速、超高速鉆地彈打擊的設計計算方法和深部巖石非線性力學理論,研制出我國第一套空中核爆炸荷載模擬試驗裝置,研發出多種新型防護材料和系列高抗力復合結構。在國內倡導并率先開展了深部非線性巖石力學基礎理論,以及深部防護工程抗核武器鉆地爆炸毀傷效應的研究,填補了深地下工程抗核武器鉆地爆炸效應的防護計算理論的空白。提出的防護工程建設轉型、建設超高抗力深地下防護工程、戰略通道橋隧并舉、能源地下儲備等多項發展戰略建議,被軍委和國家部委采納實施。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1987年獲國家人防科技進步一等獎;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0年獲“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并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9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2013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3年榮立軍委一等功。2018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曾出席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與中國工程院聯合主辦的《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