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中國工程院和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北京交通大學和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橋梁委員會聯合承辦的“第六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在北京交通大學召開。大會由原鐵道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主持,會議由秦順全院士任大會主席并致辭,北京交通大學副校長孫守光出席會議并致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秦順全,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洪開榮,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梁工程系主任李亞東,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首席專家蔣樹屏受邀作為主講嘉賓出席會議。第二十五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的獲獎者等國內橋梁隧道行業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會議就工程建設的理論和方法、跨海橋梁工程的在材料、建造技術、防災安全等方面的突破、海洋橋梁工程波浪動力學的研究進展、跨海隧道修建技術、中外橋梁長壽命的研究和進展、港珠澳通道沉管隧道防災減災關鍵技術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會后專家同與會學者聽眾進行現場討論交流,各位院士和專家圍繞國內橋隧發展戰略與展望進行了深入探討,共同分享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討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的傳承與創新、合作與發展,為加強我國橋隧技術的交流,進一步促進我國橋梁與隧道事業的發展搭建了一個高水平高層次的交流平臺。

      與會專家面向未來提出了許多前瞻性的建議和措施:

      1、重大工程規劃、設計要重視三個基本指標:強度、剛度、穩定性。剛度通過變形和變位進行控制,穩定性應滿足整體穩定性和局部穩定性。

      2、特大工程、困難工程、地下工程必須具有百年以上的壽命,整體壽命與個別部件壽命相匹配達到百年。

      3、工程建設必須以八字方針“安全、可靠、適用、經濟”為基礎,次序不可改變。工程建設必須進行全過程(包括規劃方案規模階段,水文、地質、地形、地貌勘測階段,初步設計方案優化階段,施工工藝、輔助工法優化階段,運營安全管理階段)安全、質量監管,應加強風險防范分析和措施。

      4、建設工程中創新的主要思路是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注重交叉學科的相互滲透性,注重交叉學科對工程建設的補充。

      5、在工程設計過程中,設計施工指南是設計施工規范的基礎,但是不能一味套用,應該結合實際進行創新性的引用。

      6、指出未來海洋橋梁發展主要面臨四方面的技術挑戰:結構、材料及設計理論的創新,建造技術和工程裝備應對超大跨、超深水的提升,全壽命管理與維護,防災安全。

      7、對波浪動力學的研究目前已有的研究基礎:現有規范適用性的研究,海洋橋梁環境要素研究,水動力學基礎研究,海洋結構動力學基礎研究,平潭海峽大橋風、浪、流及波浪力監測試驗,橋址區海洋環境預測研究。

      8、我國建設跨江越海修建技術形成了以鉆爆法、盾構法、沉管法修建跨江越海的系統方法。

      9、未來的橋梁應以科技創新引領橋梁長壽命理論和技術研究,以“預防性維修”助力橋梁長壽命,適時開展使用壽命設計方法研究和大跨橋梁長壽命系統設計研究。

      10、沉管隧道內當采用2cm防火涂料時,試驗中防火涂料從結構表面脫落,失去對結構的耐火性保護,尤其對高強混凝土建議不采用。

      11、玻鎂防火板在受火1h左右時發生破壞,耐火性能降低。建議實際隧道工程受火時間超過1h后,要更換防火板。

      12、接頭的耐火保護試驗可知,采用防火隔斷(龍骨+3cm玻鎂防火板+2cm硅酸鋁耐火棉+1cm玻鎂防火板)+底層防火板(2cm玻鎂防火板)可滿足1200℃的耐火要求。

      13、火災高溫下,對沉管隧道結構造成兩種方式的損傷:一是結構內某些位置的工作應力超過了其殘余強度而產生破壞;另一種是高溫導致管段混凝土材料性能惡化,降低了截面的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