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交通大學——重慶市秀山縣清溪場鎮星寨村星寨橋


      本橋為單跨10m的波紋鋼板上承式拱橋,橋梁最大長度為16.5m,橋寬5.7m。拱圈中心線半徑為6.25m,拱圈夾角為106.26°。拱圈矢高2.5m,矢跨比1/4。主拱圈截面形式為板拱橋,結構體系為無鉸拱。拱圈采用等截面波紋鋼,波紋鋼波形尺寸為380mm×140mm×5.75mm(波長×波高×板厚),上覆填土。

      橋臺采用重力式橋臺,基礎為擴大基礎。

      橋面照明設施采用以光伏板供電為主的太陽能路燈。

      欄桿采用石欄桿,涂有熒光材料。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簡稱秀山縣)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另有瑤族、侗族、白族、布依族等共18個少數民族,橋梁細部設計中考慮了各民族的特色,如:扶手雕刻——在白色青石護欄柱上雕刻苗繡圖案;橋名鐫寫——在橋的兩側,分別刻寫“星寨橋”字樣;路燈——采用秀山花燈造型,既能發揮照明作用,又能增添文化氣息;護欄潔白無暇,給人一種小橋流水的平靜感,夜間柔和的路燈開啟,護欄上的熒光材料發出幽靜的綠光,青翠如玉,天人合一,讓人心曠神怡。護欄隔板上刻有金銀花植物,顏色柔和,將星寨橋與周圍環境融入在一起。當地村民多以養殖金銀花和土雞為生,護欄的隔板上刻有形態各異的金銀花,寓意當地居民年年豐收,經濟提升,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同時,金銀花為重要的中藥材,寓意健康與幸福。

      該作品獲一等獎


2河海大學——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弦山辦事處龔寨村龔灣橋

      本橋為裝配式單跨兩鉸拱鋼筋混凝土拱橋,跨徑14.4米,總長24米,橋寬6米,由3片拱組成,矢高2.3米。橋臺為U字型重力式橋臺、平板式筏型基礎、疊水重力壩、虹吸裝置組成。重力橋臺和疊水重力壩之間設置伸縮縫,并在伸縮縫處設置企口。

      護欄的框架呈“豐”的書法形式,但是書法形式過于藝術,無法很好的將力學語言融入其中。在這里設計組將其直線化,既保留了書法的藝術理念,也使得整個框架的樣式簡潔大方。“豐”字是“豐稔橋”橋名的第一個字,也表現了設計組對龔寨村發展的美好祝愿。

      該作品獲一等獎

 

3、浙江大學——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基拉河村民小組云水橋

      本橋為一座鄉村橋梁,施工運輸條件較差,洪水水位較高,為滿足泄洪要求并減輕結構自重,采用中承式鋼桁架橋。跨徑為24m,橋面寬度為4.5m,設一條單向車道,兩側各設 0.5m 人行道。根據本橋結構特點與地質條件,選用簡支支承,避免基礎沉降、溫度等對橋梁結構受力情況的影響。

      主桁架兩端高1.0m,中間高2.0m,弦桿與腹桿均采用方鋼管。上下弦桿截面尺寸為B220×12,腹桿尺寸為B120×8;次桁架高0.6m,上弦桿與主桁架下弦桿共用,下弦桿尺寸為B120×8,腹桿尺寸為B90×6。13道橫梁沿縱向布置,與主桁架下弦桿焊接,橫梁尺寸為HW300×305×15/15。全橋桿件數量較多,桁架片桿件均采用焊接方式,傳力明確,連接質量較好。

      欄桿采用帶有彝族圖案的雕刻裝飾板,懸掛于桁架外側,高1m,兼作橋梁欄桿與裝飾。圖案取自彝族新娘婚服,代表著云水橋就像一個剛剛嫁到當地的彝族新娘,充滿了生機與新意。顏色采用紅、黑、黃三種彝族圖案常用色彩,彰顯彝族三色文化,民族氣息濃厚。紅色是火的象征,代表彝人對自然的崇尚;黃色是太陽的象征,代表著彝人對于光明與豐收的向往;黑色是彝族的“尊貴”色彩。

      該作品獲一等獎

4、哈爾濱工業大學

      橋梁全長15.9m,采用鋼筋混凝土斜腿剛構橋,跨徑布置為4.34m+4.32m+4.34m,主梁為現澆混凝土空心板,梁寬8.5m,高0.45m,斜腿為2m×0.5m實腹矩形截面。橋臺為樁柱式橋臺,墩柱高1m,長×寬=0.8×0.6m,承臺高1m,長×寬=9×3.3m,橋梁基礎采用樁基礎,樁長15m,直徑0.8m。

      橋梁整體采用簡約、流暢、優美、安全等設計理念,努力將線形設計、結構要求、自然景觀及文化積淀等方面做到統一結合;橋型主體由直線、圓曲線與兩側連接構成,與傳統橋梁厚重的特點不同,力求線形纖細均勻,突出輕盈飄逸之感,從而與周圍幽雅安靜的自然環境相得益彰,具有較好的通透性與觀賞性,同時節省建筑原料,體現環保理念;從視野上盡力保留原自然景觀的游覽條件,不做過多的破壞與占用,深入貫徹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思想。

      欄桿立柱整體采用火箭形狀,一是向當地人民展示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強校的特色名片,二是希望同樂橋能幫助同樂村搭上發展的火箭。欄桿上的苗木標志融合當地特色自然景觀森林,意在呼吁人們保護森林植被,可持續發展;橋身兩側裝飾有麥穗雕刻和五角星標志,體現紅色文化,紀念偉大革命先烈為人民幸福浴血奮戰。

      該作品獲二等獎
 

5、長安大學——陜西省漢中市略陽縣郭鎮木瓜院村啄玉橋

      琢玉橋為單跨下承式桁架鋼拱橋,設計全長為55.6m,主拱凈跨54m,橋寬5.5m,矢跨比1/6,由桁架、橫梁和橋面結構構成橋梁的上部結構,節點連接處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采用二次拋物線為拱軸線,下部采用重力式橋臺、鉆孔樁基礎。

      琢玉橋是希望之橋,載著孩子們的希望,帶著我們的祝福,翩然而來。鋼桁架拱橋的拱圈選用紅色防銹涂料,象征木瓜院村鎮道路曾是紅軍經過的紅色道路,也象征木瓜院村作為2017年度扶貧村落時得以脫貧致富的道路,也有黨的領導如絢麗彩虹給村民帶來希望、帶來光明的含義;防護欄桿上設計銀杏圖案,象征該村想要脫貧而新開發的銀杏產業園的興盛發展,希望此橋能夠協助山村重振當年茶馬古道的繁榮盛況。

      該作品獲二等獎

 

6、重慶交通大學——湖北省孝昌縣花園鎮中胡村城里頭灣云鴛橋


      橋梁為跨徑70米的斜拉—梁橋,橋梁總長100米,橋寬6米。肋板臺,擴大基礎。

      本橋靈感來源于苗族的銀項圈。如今的橋梁已不僅僅是起著交通作用了,橋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有著重要作用。為此,橋梁不能僅僅以滿足通行為目標,還要作為自然景觀的一部分融入到周圍自然環境里;作為文化積淀融入當地的文化中,更加強調橋梁融入環境,融入文化的意境。所以在造型上,既要與周圍融為一體,又要與當地的人文文化相呼應。材料上,用鋼材橋梁的主要材料,用混凝土澆筑橋梁的基礎部分,既保證了橋梁的安全性與耐用性,又不失自然美觀。色彩上,采用清淡的綠色為主,顏色組合盡量簡潔化,會更加貼近生態環境,親近自然。

      該作品獲二等獎
 

7、長安大學——河南省三門峽市雙龍灣鎮上店村羅敷橋

      橋梁跨徑為28米的管翼緣組合簡支梁橋,橋寬4.82米,主梁管翼緣采用Q345鋼材,上部結構采用新型變高的管翼緣組合梁,主梁跨中梁高1.5m,橫梁均采用工字梁,間隔2米,橫梁與主梁之間采用鉚接形式。橋臺擬采用樁接蓋梁的形式。

      紅色的耐候鋼象征著紅軍不屈不撓的頑強拼搏精神,雖質樸無華,卻熠熠生輝;拋物線型的工字鋼上翼緣,體現力學之美;圓孔也正是結合現代先進的數值仿真技術。

      該作品獲二等獎

 

8、大連海事大學——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萬桃村火龍組木撐架橋

      本橋為2×20米木撐架連續梁橋,橋寬1.5米,重力式墩、臺,擴大基礎。為減少橋梁的跨徑,在橋下支撐斜桿,每跨有兩根斜桿對稱分布,分別插入橋墩、臺底部。

      取材上考慮到云南山地綿延,氣候溫暖適合大面積種植云南松,以及山地地區石材資源豐富,獲取方便,因此取材方便快捷省去了大量的運輸費用,從而達到了扶貧助農的目的。結構設計上充分考慮到了當地交通基礎設施落后,大型工程機械以及一般建筑施工所用的鋼筋混凝土材料難以運輸進來等因素,進而采取選用了木結構橋梁。并在施工上考慮到木結構橋梁施工工藝簡單,可節省了大量勞動成本,而且設計以石塊堆砌為主,木結構插接為輔的基礎,很大程度地減少了施工難度,而且也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該作品獲二等獎

 

9、長安大學——陜西漢中市鎮巴縣黎壩鎮楊坪村書香橋


      本橋上部結構采用上承式葵花形拱橋,主拱為2×18m的兩跨連拱,橋總長50m,橋寬5m。主拱中肋由3片拱肋組成,為等截面形式,采用二次拋物線線形,邊肋為變寬截面同時以15°向橋面中線內傾,在距跨中3m處3條拱肋匯交形成整體式拱板。腹拱也由3片拱肋組成,為等截面形式,也以15°向橋面中線內傾,在腹拱距拱頂中心2m處形成整體式拱板。

      中墩采用矩形斷面的重力式橋墩,墩下采用單排鋼管樁結構,兩端橋臺根據兩岸路堤臺地及地基地質情況采用重力式橋臺和剛性擴大基礎。

      鎮巴歷史文化氣息濃厚,有多處古跡遺址。橋的周邊青山綠水,植被豐茂,竹林茂密。為了讓橋真正地融入優美的自然風光中,為了映襯其人文氣息,賦予整個橋身青灰色的混凝土材料,其表面具有粗糙的紋理感,橋面上的柱子是厚重的灰白色石柱子。這兩種材料以冷色調為主。關于橋面以及欄桿,其材料選用木板,以暖色調為主,橋面木板暗紅色帶有黑色紋理,欄桿是紅木色,營造出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氛圍。抓住歷史文化特色,冷暖對比,整個橋和諧而富有美感。

      該作品獲二等獎

 

10、南通大學——甘肅天水市清水縣山門鎮山門村飲溪橋


      根據河道寬度、結構受力的合理性以及基于不僅為追求外形而人為復雜化的想法,最終將橋梁結構簡化設計為以暗含手形的形狀,并與橋面形成花朵外形。橋梁跨度總長定為22m,形成跨徑布置為8.98m+3.96m+8.98m三跨剛架橋梁。橋梁寬度定為4m。由于山區地質狀況良好,下部結構中橋臺選定為帶側墻重力式橋臺、擴大基礎,橋墩選為鉆孔灌注樁、異形實體墩身。

      秉承助學扶貧的目標和橋梁設計初衷,本橋的主要受益人群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因此我們緊扣設計理念,以欄桿設計作為設計構思的點睛之筆。由于橋梁為人行橋,故選用較輕的欄桿,在欄桿中部設一含苞待放花蕾形狀的裝飾物,并在花蕾兩旁近墩位置設兩處絲狀物點綴;邊跨部分欄桿則配以歡快奔跑的小鹿的卡通形象。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的希望,他們身上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所以我們要細心呵護以保證他們的身心健全。希望孩子們每次經過這座用愛心和責任支撐起來的花朵一樣的橋時,都可以像一只健康、快樂的小鹿茁壯成長,持續不斷地學習更多的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像美麗的花朵一樣綻放自己精彩的人生。

      該作品獲三等獎

 

11、東北林業大學——云南省德宏州梁河縣盈福橋

 


      本橋為跨徑13米的竹橋,橋寬3.6米,采用啞鈴型布置設計形式,橋梁主體結構為鋼管坦拱,矢跨比為0.046的人行拱橋,36根立柱采用直徑為12cm的竹子,與橫竹用金屬夾抱箍進行連接,橋梁的頂部雨棚采用竹子為骨架,與立桿用金屬夾抱箍進行連接,雨棚由多組竹面組合而成,竹面采用細竹進行綁扎成片,各個竹片結合象征著梁河縣各個民族的團結。在滿足結構正常使用的條件下,主要考慮當地景觀人文條件進行橋梁外觀設計。能夠滿足當地人通行的需求,并能滿足承載能力要求。

      云南省全境都盛產竹子,系我國乃至世界公認的竹類種質資源大省,特別是大型叢生竹類獨具特色和優勢。天然竹林類型及面積居全國第一位。梁河縣竹類繁多,是云南省主要的產竹地之一。用竹子作為本方案的主要材料,是真正的就地取材。使用了環保材料,不僅保護了云南省優美的自然環境,而且還降低了造價,符合公益橋的設計理念。在整體造型上橋梁的各部分組合,就像是一個輕盈的小舟,讓人充分領略到它的自由、靈動之美,寓意著云南梁河縣一帆風順的美好愿景。在設計目的上呼吁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關注。作為全國僅有的幾所林業類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對于生態以及資源問題尤為關注。在工業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各種工業材料帶來的資源浪費和污染已經成為了嚴峻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學會使用節能環保材料,并發揮其性能。在云南,傣族人民占了很大一部分人口,在數千年的歷史沉淀中,傣族人民累積了豐富的竹材利用和建造的經驗,包括傣族竹樓,其基本都用竹材配合少許木料進行建造——以粗竹作結構梁、結構柱等承重構件,樓板則采用半劈開的竹子制作。所以使用竹子作為建筑橋梁的材料,是十分合適的。

      該作品獲三等獎

 

12、重慶交通大學——陜西省漢中市略陽縣郭鎮木瓜院村邵月橋


     本橋為跨徑60米的拱橋—斜拉組合體系的鋼橋梁,橋寬5.6米。

      從正向來看,該建筑幾乎為二維結構,而側方向則是立體又三維的結構,多變的結構形態能有效消除審美疲勞。在整個橋的景觀設計上,秉持著地域性、文化性和整體性原則,打造“一橋一景”,將適用、美觀相結合。

      該作品獲三等獎

 

13、東北林業大學——云南省德宏州梁河縣孔櫚橋

      本橋為跨徑13米的混凝土拱橋,橋寬3.6米。U形臺,樁基礎。

      云南省是中國孔雀主要棲息地之一,因此在橋墩部分設計中考慮采用孔雀造型。孔雀先雕刻于石板上,后拼接于橋梁主體。欄桿設計為棕櫚葉造型,欄桿兩側為對稱結構,橋梁下部分為孔雀的造型。孔雀造型符合云南當地和梁河縣實地孔雀資源豐富的特色,孔雀尾部獨特曲線部分造型可以與周圍群山環境和拱橋的曲線造型相融合,“孔櫚橋”仿佛山間的一只翩翩起舞的孔雀。綜上,橋梁采用“孔櫚橋”的造型,不僅與當地的景觀相融合,并且有豐富的文化和生態背景,項目建成后不僅可以極大方便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需要,而且也能彰顯當地文化和生態特色。

      該作品獲三等獎

 

14、東北林業大學——甘肅天水市清水縣山門鎮山門村山門橋

      本橋上部構造為實腹式混凝土板拱橋,拱圈為現澆鋼筋混凝土,邊跨凈跨徑6.20m,矢高1.24m,矢跨比1/5;中跨凈跨徑8.20m,矢高1.64m,矢跨比1/5。拱圈厚25cm。下部構造為承臺、鉆孔樁基礎。樁徑1.0m,樁頂設置承臺,承臺厚1.5m。

      拱橋適宜于深厚文化氛圍的地區和水鄉城市,拱橋形態是曲線,持有本身的曲線美,與富有層次、起伏變化的山巒互相呼應、融合為一體。在與環境呼應上,拱橋的外形、功能與風格的一致性比其他橋型優越,拱橋的曲線韻律變化、外部形狀更符合人們的對美的感受。

     該作品獲三等獎

 

15、清華大學——重慶市涪陵區珍溪鎮河口村曲直橋

      本橋為跨徑13.2米的混凝土拱橋,是舊橋改建項目,利用引橋重建主橋。

      老橋吸收了當地風雨橋的特色,但又不完全與風雨橋相同,在老橋上設計了遮陽擋雨的結構,為了充分利用當地的竹子資源,而且更加融入當地特色,采用了以竹子為主體的結構,這種結構在造價上有一定優勢,而且使用竹子也不會顯得臃腫;在屋頂的設計上,從重慶連綿起伏的山地中找到了靈感,把整個屋頂設計成起伏的形狀,這種形狀既能充分的利用竹子這種材料的柔性的特點,又能與新橋的剛性、筆直相互對應,一剛一柔,一曲一直,相得益彰;在屋頂的覆蓋上,我們吸收了當地建筑的特征,在用竹子為結構主體的基礎上,使用瓦來遮蓋頂部,這與我們以柔為特征的結構不相互沖突,反而更顯得搭配,瓦在當地建筑使用頻繁,幾乎家家戶戶都使用,就地取材特別方便,而且方便維護和更換。

      該作品獲三等獎

 

16、大連海事大學——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萬桃村委會火龍村民小組玉帶橋

      本橋為跨徑19米的簡支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橋,橋寬8.6米。U型臺擴大基礎。

      該作品獲三等獎

 

17、北京工業大學——陜西漢中市漢臺區宗營鎮馬王廟村阡陌橋

      本橋為跨徑16米的實腹拱橋,橋寬10米。拱軸線為二次拋物線,共軸采用花崗巖鋪砌。下部結構為U型臺擴大基礎,也采用花崗巖鋪砌。橋體整體大氣、典雅。

      該作品獲三等獎

 

18、河海大學——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弦山辦事處龔寨村清豐橋

      本橋為跨徑22.66米單跨覆土波紋管拱橋,U型臺擴大基礎。

      該作品獲三等獎

 

19、蘭州交通大學——甘肅天水市清水縣山門鎮山門村山門唐臣橋

      本橋上部結構采用24m單跨波形鋼腹板箱梁橋。主體受力結構為波形鋼腹板箱梁,鋼箱頂板寬3m,底板寬3m,左右懸臂板各寬1.5m。距懸臂板邊緣0.2m范圍內設邊護欄,橋面凈寬4m,人行道寬0.8m。橋臺采用樁柱式橋臺,基礎均使用摩擦樁基礎。

      該作品獲三等獎

 

20、長安大學——陜西漢中市漢臺區宗營鎮馬王廟村柳蝶橋

      本橋為跨徑17米的鋼桁架簡支梁橋,橋寬由中央的凈寬4.5米按拋物線線性逐漸向兩側變寬至5.5米,呈現出“中間窄,兩側寬”的形狀,以求為兩側機耕路車輛轉彎提供最大便利。橋臺采用輕型橋臺,基礎采用剛性擴大基礎。

      該作品獲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