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交通運輸部直屬機關團委、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和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主辦的全國大學生“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設計大賽將于12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
本次大賽以愛心助力扶貧為主題,旨在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交通精準扶貧的有效融合,使學生在茅以升公益橋——小橋項目設計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主動融入國家精準扶貧發展戰略。
決賽將于2017年12月2日——3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從即日起至2017年11月3日,組委會接受團體報名
大賽獎項
本屆大賽設立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社會實踐優秀獎若干~
一等獎 獎金 5000 元/組(名額待定)
二等獎 獎金 3000 元/組(名額待定)
三等獎 獎金 2000 元/組(名額待定)
社會實踐優秀獎 獎金 1000 元/組(名額待定)
報名要求
本屆大賽邀請全國包括港澳臺地區設有土木工程類相關學科專業的高校參加。
各高校學生自由組隊,每組限定3-5人,指導老師1名,每組需包含土木工程方向研究生或者高年級本科生,其他專業不限。
大賽只接受以參賽單位名義推薦的作品,不接受個人的參賽申請。
費用說明
參加決賽的學生和帶隊教師的交通及住宿費自理,承辦單位向各參賽隊伍提供決賽大會工作餐。
參賽作品要求
選題范圍及設計指引
在“交通扶貧-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項目庫”中的待建橋梁目錄中進行選題,由參賽隊伍綜合考慮地域、工程可實施性等因素,選定依托橋梁對象,對依托橋梁進行實地勘測,展開設計,提交作品。
在作品設計中,鼓勵創新:
(1)鼓勵新技術、新材料及新工藝的運用;
(2)鼓勵設計遵循環保理念、繼承發揚傳統文化;
(3)鼓勵跨專業組隊參賽,使成員專業背景多元化;參賽團隊隊員除土木(橋梁)工程外,也鼓勵其他專業如建筑學、景觀學、社會學等專業同學參與;
(4)重視設計方案的可實施性、經濟性及景觀美學價值。
作品設計要求
橋位及基本技術參數:在組委會指定的小橋工程目錄中,選定依托橋梁,進行現場踏查,自行確定橋位,基本技術參數可按三、四級公路橋涵考慮。橋址處地質資料可假定。
設計要求:方案能滿足相應通行及服務功能;設計方案重視經濟性、可實施性、景觀以及文化承載元素,體現“公益、精準扶貧、文化傳承”設計主題。橋梁造型與周邊環境協調,橋型方案可以依據現有橋梁造型基礎進行創新,但不能完全照搬現有的基本橋梁造型。
提交成果要求:提交成果包括設計說明、橋梁概念設計圖。
(1)在設計說明要求闡述橋位選擇、橋型概念設計的思路。有橋位地點、橋梁設計基本信息、當地環境與設計橋梁的相互關系、構思理念以及文化內涵等基本信息。
(2)橋梁概念設計圖:概念設計草圖,橋型布置圖,主要結構構造,三維效果圖,闡述方案的可實施性以及基本概算。
決賽提交材料要求
(1)提交橋梁設計文件
設計文件內容至少應該包含但不限于:設計說明、創意說明、橋型效果圖、橋型布置圖、橋梁構造圖,力學分析結果、施工建造說明以及建造預算。
成果文件要求:統一采用A3橫版,裝訂成冊。
(2)提交橋梁模型及效果圖
橋梁模型制作至少應該包含但不限于:橋梁模型及模型底座、橋梁附近基本環境的體現。橋梁模型整體制作要求精美、在細節有所展現,橋梁模型應能展現設計文本。
橋梁設計效果圖采用A3版相紙噴繪。
橋梁模型要求:底座≧0.5平米,橋梁比例≧1:100。
相關社會實踐材料提交要求(非必選項目,自選參加)
為鼓勵參賽隊伍積極開展現場實地勘測,進行社會調查,讓學生融入國家精準扶貧發展戰略,鼓勵每組提交一份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以及3分鐘視頻或圖片資料至組委會(不做強制要求,自愿參加),組委會將根據參賽隊伍提交的材料評選出“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社會實踐優秀獎若干。
大賽評審辦法
初審
各參賽隊伍向組委會提交作品資料,主辦方組織專家評審委員會對提交的作品進行初評,選出若干作品進入決賽。
決賽
進入決賽的作品采用現場答辯形式決出最后名次。
決賽階段的答辯流程
各參賽小組事先制作好PPT并提前準備好參賽作品參加答辯,答辯分為以下兩個環節,共計25分鐘:
第一環節:參賽小組代表向評委介紹自己的作品,要求突出作品重點內容和創新之處(15分鐘)。
第二環節:回答專家和評委提問。
大賽時間安排
本屆大賽2017年8月開始,2017年12月上旬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決賽答辯和頒獎典禮以及參賽高校交流活動。
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大賽秘書處地址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黃河路73號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316室,郵編:150090
聯系人:劉 鵬
電話:0451-86282835
手機:18045626579
電子郵箱:mysgyq@126.com
其他說明
大賽組委會單位有權保留參賽作品設計文件及橋梁模型,允許被查閱和借閱;大賽組委會單位可以公布參賽作品的設計文件內容,可以采用復印、縮印或其它手段保存這些內容,也可展出參賽橋梁模型。
以上未盡事宜,解釋權及修改權歸大賽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