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建成的杭州錢塘江橋,經過當時報刊宣傳,中外注目。究竟這座橋在政治、經濟和技術上,能作哪些標榜呢?究竟這座橋在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情況下,是怎樣建成?建成以后,為什么又要炸毀?炸毀后又為什么再重修呢?所有這些,都成往跡,今天看來,事隔多年,而橋又非最大之橋、且造橋經過已有文字記載,似乎不必浪費筆墨,再提這些舊事了。但造橋經過卻包含了一些復雜曲折的斗爭,值得記下來作今昔對比,來說明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時,從技術上說, 造橋所經歷的困難,也還有值得參考之處。只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才鼓起勇氣,來寫這篇回憶錄。 錢塘江橋得名的原因,主要由于它是第一座由我國自行 設計和主持施工的較大的近代化橋梁;在這以前,幾乎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