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大橋是茅以升先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主持設計和建造的中國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現代化大橋,是橫貫錢塘江南北、連接滬杭甬鐵路和浙贛鐵路的交通要道。
今天是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3周年紀念日。83年前的今天,中國現代橋梁工程先驅茅以升先生率領同仁在錢塘江大橋上建起了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的第一座現代鋼鐵大橋,顯示了中華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開啟了中國現代橋梁工程的新紀元。
在錢塘江造橋并非易事,上游山水暴發時,江流洶涌,下游海潮涌入時,波濤險惡;如果上下同時并發,翻江倒海,更是勢不可當。另外,錢塘江底,堆積著將近40多米的泥沙,隨江潮移動變幻,故有錢塘江無底之說。故在杭州民間流行的諺語中,有一句叫作“錢塘江上造橋”,用來形容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但茅以升沒有被錢塘江險惡的造橋條件嚇倒,仍慨然受命。
錢塘江大橋的建造過程充分體現了茅以升先生的科學創新精神。他以“”利用自然力克服自然障礙”的科學思想,發明了“”射水法”,克服了在厚硬的流沙上難以打樁的困難;采用了“”沉箱法”,克服了水流湍急難以施工的困難;實行了“”浮運法”,利用江潮的漲落巧妙安置了鋼梁。茅以升先生創造了當時中國橋梁科學的最高成就,使錢塘江大橋歷經83年風雨仍傲然雄臥于錢江之上。
錢塘江大橋通車三個月,運送軍隊、彈藥、物資的列車日夜不停地從橋上通過,最多一天機車達300多輛,客貨車2000多輛;撤退的百姓熙熙攘攘,川流不息,達百萬之眾,使杭州很快成為一座空城,避免了第二個南京慘案的發生。為了阻止日軍南進,1937年12月23日,茅以升配合軍方忍痛炸毀了自己親手建造的大橋。一聲巨響,這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并建造的第一座公鐵兩用大橋,僅通車了89天便轟然倒塌。茅以升先生悲憤地揮筆寫下誓言:“”橋雖被炸,然抗戰必勝,此橋必獲重修,立此誓言,以待將來’。斯言誠矣,抗戰勝利,茅以升先生果然率領同仁修復了大橋。
今天是9月26日,經歷了83年風風雨雨的錢塘江大橋,依然忠誠地履行著她的使命。
我們紀念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3周年,就是要學習和弘揚錢塘江大橋的精神,即以茅以升先生為代表的中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與時俱進的愛國精神,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赤子報國的奉獻精神,更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