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鐵路建設的領軍人,學鐵路、修鐵路、管鐵路,川黔、貴昆、成昆讓天塹變通途,大京九讓老區共圓發展夢。他是中國鐵路改革的實踐者,推動鐵路企業上市,非運輸企業脫鉤,開啟我國由鐵路大國向鐵路強國邁進的步伐。他是青藏鐵路工程的指揮者,依靠科技創新,勇闖生命禁區,把天路鋪上雪域高原。他在耄耋高齡,仍然繼續傳承青藏鐵路精神,為川藏鐵路建設出謀劃策。他成績卓著,著作等身,于2005年光榮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使得中國工程管理理論體系不斷豐富并薪火相傳。他以戰略科學家的風范,主持中國工程院重大戰略咨詢研究,為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他在年屆八旬之際,回顧自己一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歷經三年多醞釀思考和伏案筆耕,終于完成此部自傳,記述了自己的成長道路和主要工作經歷。字里行間,都滲透著一位“老鐵路”對鐵路事業的濃烈情感、對黨和人民的真誠感恩以及對人生真諦的點滴感悟。

      近日,《孫永福自傳》由中國鐵道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出版發行。


作者簡介

      孫永福,男,漢族,1941年2月出生于陜西省長安縣。196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主任。曾任鐵道部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青藏鐵路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正部長級),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62年畢業于長沙鐵道學院(現中南大學)橋隧系。1962年至1964年在鄭州鐵路局工作。1964年10月至1984年12月,在鐵道部第二工程局參加川黔、貴昆、成昆、湘黔、枝柳鐵路建設,以及援建坦贊鐵路、唐山抗震救災、深圳拓荒建設等。1984年12月任鐵道部副部長,主管鐵路建設、鐵路規劃計劃及鐵路改革等工作。組織建設京九、大秦、寶中、南昆鐵路和衡廣、蘭新、浙贛鐵路復線等重大工程。主持我國高速鐵路前期技術研究工作。

1987 年5 月6 日,衡廣復線大瑤山隧道勝利貫通

1998 年8 月19 日凌晨,在松花江畔
看望哈爾濱鐵路局抗洪搶險的鐵路職工

2001年5月至2006年8月,任青藏鐵路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正部長級),主持青藏鐵路建設工作,組織攻克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難題,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提出了鐵路工程項目管理理論框架,在鐵路工程建設中推廣應用。積極推進鐵路體制改革和科學發展。

2003 年,在青藏鐵路拉薩河特大橋工地

2005 年8 月24 日,海拔5072 米唐古拉山車站鋪通儀式

      主要論著有:《鐵路建設管理論集》《青藏鐵路工程論文集》《鐵路工程項目管理理論與實踐》《中國鐵路走出去發展戰略研究》《京九鐵路對經濟社會發展重大作用研究》《京滬高鐵對經濟社會發展重大作用研究》《西部鐵路通道建設及政策措施》《中國高速鐵路的成功之路》等。先后榮獲項目管理杰出領導者(2005年)、第三屆中華環境獎(2006年)、2006年中國十大建設英才、2008年度科學管理特殊貢獻獎,中國鐵道學會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五項(排名第一),中國公路學會特等獎一項(排名第二)。2008年青藏鐵路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排名第一)。2010年榮獲中國援外奉獻獎金獎。

出版社劉歆:13811208972

本文來源于中國鐵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公眾號


本書目錄

第一章 離鄉求學鐵路

一、長安是吾故鄉

二、夢想早些工作

三、考入鐵路中專

四、選送大學深造

第二章 基層砥礪成長

一、鄭州鐵路啟程

二、參加西南會戰

三、援建坦贊鐵路

四、唐山抗震救災

五、南下深圳創業

六、赴日研修管理

七、率領企業開新局

第三章 組織“三大戰役”

一、“七五”建設部署

二、“南攻衡廣”告捷

三、“北戰大秦”獲勝

四、“中取華東”鏖戰

第四章 世紀之夢“大京九”

一、精心優化設計

二、黃河大橋先行

三、全面展開會戰

四、攻克岐嶺隧道

五、搶建贛江大橋

六、孔壟軟土路基

七、五指山隧道

八、九江長江大橋

九、三年鋪通全線

十、巨大關懷與支持

十一、十年京九回望

第五章 配套完善路網

一、速戰侯月寶中

二、電氣化上臺階

三、強攻蘭新復線

四、南昆科技碩果

五、秦嶺隧道掘進機

六、蕪湖長江大橋

七、川渝東部通道

八、跨越海峽通道

第六章 受命修筑“天路”

一、艱難建設歷程

二、考察青藏鐵路

三、中央戰略決策

四、部署建設任務

五、保障健康安全

六、生態環保鐵路

七、跨越多年凍土

八、專項科技創新

九、鐵路標志性建筑

十、國家環保審計

十一、開拓工作新局面

十二、青藏鐵路精神

十三、班禪祝福青藏鐵路

十四、歡慶通車運營

第七章 推進鐵路改革

一、政企分開落地

二、厘清企業職能

三、移交養老保險

四、企業社會責任

五、推廣南昌模式

六、建設改革先行

七、發展合資鐵路

八、朔黃鐵路創新

第八章 促進鐵路發展

一、“十五”規劃研究

二、鐵路可持續發展

三、有效利用外資

四、籌建京滬高鐵

五、秦沈客運專線

六、應急救援啟迪

七、西藏鐵路展望

八、構建管理理論

第九章 對外友好合作

一、難忘的外事經歷

二、援緬大橋通車

三、泛亞鐵路方案

四、新亞歐大陸橋

五、中吉烏新通道

六、坦贊鐵路合作

七、尼鐵修復改造

第十章 珍愛多彩生活

一、政協委員履職

二、發揮院士作用

三、加強“學會”服務

四、弘揚茅老精神

五、參與公益事業

六、熱心文體活動

七、幸福感永留心中

附 錄

一、工作大事年譜

二、主要論著條目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