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2020年度工作總結
2020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國實現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理事會的領導與委員會的支持下,堅持疫情防控和開展工作兩手抓、兩不誤,結合疫情防控要求適當調整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開拓了工作的新局面,為推動我國科技教育事業發展進步做出了貢獻。
一、理事會和委員會相關工作
2020年度茅以升基金會共召開三次理事會和一次委員會。本年度的多次工作會議將基金會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一)基金會三屆四次理事會
2020年3月10日,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三屆四次理事會因疫情原因以通訊會形式召開。各位理事審議并通過了2019年工作總結、2020年度工作計劃、“茅以升科學技術獎”2019年度評選情況、中交建設集團總工程師張喜剛院士將擔任橋委會第三屆主任、古橋委員會將成立秘書處以及投資防水板項目等議題。
(二)基金會三屆五次理事會
2020年7月17日,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三屆五次理事會因疫情原因以通訊會形式召開。會議審批并通過了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王立新同志不再兼任理事,由科技創新部總經理許和平同志擔任理事的事宜。
(三)基金會三屆六次理事會
2020年11月17日,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科研2號樓N711會議室召開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三屆六次理事會。會議通報了基金會秘書長邱慧同志辭職事宜;討論了基金會現有資金保值、增值問題和 2021 年工作計劃。
(四)委員會六屆二次會議
2020年4月24日,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委員會六屆二次會議因疫情原因采用通訊會議方式進行。委員會討論了2019年度工作總結、2020年度工作計劃,全體委員對基金會的工作表示肯定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全體委員討論并通過了茅以升科技教育委員會組織與工作規則、新增聘委員以及有關重要事項,審批了2019年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各獎項獲獎人員名單。
二、科技獎勵工作
(一)成功召開“北京茅以升科教育基金會第29屆頒獎大會”
10月24日,“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29屆頒獎大會”在京舉行。開幕式由基金會科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葉陽升主持。基金會主任委員孫永福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基金會常務副主任何華武院士、中國鐵道學會副理事長馬福海分別致辭。此次頒獎大會特別邀請到了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著名主持人何巖柯主持。來自全國各地的400余位相關人士出席大會。大會將本屆橋梁大獎授予廣西大學教授鄭皆連院士和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公司董事長秦順全院士。大會向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9個獎項的180名獲獎者頒獎。這些獲獎者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覆蓋了鐵路、公路、橋梁、城市建設領域的一線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理工農醫等各方面的優秀科研人員;高等院校的優秀學子。本次頒獎在“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建造師獎”中增設了“特殊貢獻獎”,對抗擊疫情中為武漢“兩山”醫院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集體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二)組織完成2020年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推薦和初評工作
基金會組織完成“茅以升科學技術獎”下設的“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大獎和青年獎”、“鐵道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工程教育學生獎”、“鐵道教育希望之星獎”、“木材科學技術獎和木材科學技術獎學金”六個獎項的推薦和初評工作。
(三)完成國家獎勵辦第三方評價線上答辯工作
基金會完成國家獎勵辦對2019年度社會科技獎勵第三方評價答辯工作。基金會對獎項評審專家的遴選標準和機制、獎項的國家戰略性、科技創新性以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性、評價標準和指標以及近年來獎項評審的改進措施進行了梳理。
(四)其他獎勵工作
2020年11月28日,由基金會、鎮江市政協共同主辦的“茅以升家鄉土木工程獎”和“家鄉教育獎”頒獎典禮在江蘇省鎮江中學舉行。茅玉麟理事長出席頒獎儀式并致辭。吳德茂、劉和兵等5人獲2019年度“茅以升家鄉土木工程獎”建設工程獎,王寧、程祖輝等5人獲交通工程獎;楊華俊、朱紅琴等6名教師以及魏愛博、張茜等12名學子獲2018年度“茅以升家鄉教育獎”。
三、弘揚茅以升精神的相關工作
(一)開展茅以升精神宣講活動
為響應中央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號召,繼承和弘揚茅以升先生“愛國、科學、奮斗、奉獻”的精神,茅玉麟理事長2020年度多次走進校園,為學生作茅以升先生事跡的報告,同學們深受鼓舞。
2020年1月9日,茅玉麟理事長前往安徽省六安市百年老校六安一中,為茅以升班學生講授“最美奮斗者——茅以升先生”事跡。
6月19日,茅玉麟理事長參加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舉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內蒙古行云課堂宣講活動,為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作了題為《我的父親茅以升》的專題報告。
10月12日,茅玉麟理事長應邀參加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舉辦的“致敬最美奮斗者”弘揚茅以升精神主題教育活動。
11月29日,茅玉麟理事長應邀參加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辦的“為國造橋,卓越啟航”第二屆紙橋承重結構設計大賽,并為哈工大師生帶來了一場以“赤忱家國情,鑄就路橋夢——我的父親茅以升”為主題的精彩講座。
(二)配合相關媒體宣傳茅以升精神
茅玉麟理事長多次接受媒體采訪,宣傳茅以升先生的感人事跡。
2020年6月19日,茅玉麟理事長接受了央視《東方時空》節目采訪,配合制作了“赤子心 報國情丨茅以升:人生之橋 名為奮斗”的視頻,向廣大觀眾講述了父親茅以升一生愛橋造橋的奮斗故事,弘揚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崇高精神。
2020年11月4日,茅玉麟理事長接受了北京衛視《接過父輩的旗幟》節目采訪,講述了父女兩代架橋人,傳承愛國情的故事。
2020年12月24日,茅玉麟理事長接受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一個人百座橋》采訪,講述了父親茅以升對古橋研究的故事。
(三)“講好抗疫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主題演講比賽線上活動
為落實黨中央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的要求,茅以升基金會組織“全國茅以升班”優秀學子開展了“講好抗疫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題的線上演講比賽,全國15所高校和2所高中的茅以升班優秀學子和評委老師們齊聚線上,共有8位同學分獲一、二、三等獎。
(四)紀念緬懷茅以升先生的活動
2020年4月3日,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橋梁委員會、鐵科院鐵建所及橋梁界專家相約聚集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茅以升銅像前,共同祭奠我國現代橋梁工程的奠基人,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茅以升先生,緬懷他為中國橋梁與鐵路事業做出的杰出貢獻。
2020年12月底,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緬懷茅以升先生“愛國、奮斗、科學、奉獻”的一生,激勵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和青年一代開拓創新,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創建了永久性的“茅以升先生云端紀念館”,便于社會各界友好人士隨時進入云端紀念館懷念追思茅以升先生。
四、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科學普及相關的工作
(一)學術交流活動
10月24日,第十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川藏鐵路橋隧工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為主題,旨在更好的服務川藏鐵路建設,推進學術成果產業化合作,推動橋隧重大工程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技術與管理進步。論壇主持人為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聶建國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何華武院士、廣西大學教授鄭皆連院士、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秦順全院士和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盧春房院士分別從“川藏鐵路雅林段隧道建設重大挑戰與對策”、“艱險山區特大跨徑鐵路拱橋”、“橋梁跨度、構件尺度與工程創新”和“川藏鐵路智能化建造”幾個方面做了主旨報告,使參會者對川藏鐵路橋隧工程的難題和解決思路有了全面的了解。
(二)人才培養活動
2020年6月,廣西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正式成立“茅以升班”。至此,茅以升基金會已與全國15所高校聯合創辦“茅以升班”,踐行茅以升先生工程教育思想。
2020年11月27日,茅以升先生的家鄉鎮江市丹徒區正式成立茅以升實驗學校并舉行揭牌儀式,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茅玉麟、鎮江市丹徒區區長馬振兵等相關人員及茅以升實驗學校的師生出席了揭牌儀式。
2020年12月17日,應茅以升基金會的邀請,全國社會科學普及專家、安徽省演講學會會長崔躍松先生為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茅以升班學生們奉獻了一場勵志講座《成長 成人 成才》,同學們備受鼓舞和啟發,對人生成長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
(三)科學普及活動
2020年2月22日,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和中國物理學會科普委員會聯合策劃、“悟理學院”出品的《云里·悟理》系列微課程正式上線。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作為此課程的合作單位,呼吁全國高校“茅以升”班及全國因疫情原因無法開學的孩子們,能夠在線上收聽這一生動有趣的物理課程。
2020年11月24日,茅以升基金會參與組織的2020年“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高端科普報告會在安徽省六安一中成功舉行。中國科學院李永舫院士作了題為《化學與太陽能轉換---有機光伏材料》的科普講座,高一、高二年級茅以升班師生聆聽了講座。
五、基金會專業委員會相關工作
(一)橋梁委員會
1、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五屆橋梁委員會換屆會議
10月24日下午,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橋梁委員會第五屆換屆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由秘書長茅玉麟主持,基金會主任委員孫永福院士出席并講話,張喜剛主任向大會作了橋委會換屆工作報告。
會議通過了橋委會《組織與工作規則》、《秘書處工作和財務管理辦法》。經基金會批準,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喜剛擔任第五屆橋委會主任委員,推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鐵道建筑研究所黨委書記劉曉光擔任秘書長,同時推選產生了顧問、副主任委員及委員160余人。
2、橋委會學術交流活動
10月24日下午--25日,舉辦了學術交流會并參觀了新首鋼大橋。在學術交流會上,鄧文中院士、高宗余大師、崔冰大師、徐升橋大師、盛黎明副主任以及劉高、聶鑫等十余位委員,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涉及到橋梁美學設計、大跨度橋梁結構設計、BIM技術應用、橋梁結構施工、UHPC新材料應用、鋼混組合結構、橋梁智能管養、高鐵橋梁運營安全等一系列課題,代表了我國橋梁工程各方向的前沿科研成果,內容十分豐富,在與會委員專家中引起了熱烈反響。交流會后,委員們前往新首鋼大橋進行了實地參觀,對于這座異形鋼塔斜拉橋的設計、施工進行了詳細了解。
(二)古橋委員會
1、古橋委員積極關心古橋事業
古橋委員陳樹堯在2020年走訪并拍攝了百余座紹興古橋,在自己創辦的微信公眾號《陳年的往事》上編輯發表了190篇介紹古橋的文章,為中國古橋的傳承和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南大學古橋研究中心于7月和8月組織完成湖南省江華縣和益陽市的古橋田野考察,分別對30余座古橋進行考察調研等,并完成全國各地其他省份82座古橋的數據收集,建立了中心第一批古橋數據庫。
2、古橋文化交流
編輯發布了《中國古橋學》電子期刊第十三期到第二十六期,此期刊獲得古橋專家和土木工程學生的廣泛好評,融合了各路學派研究成果,促進了中國古橋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六、茅以升公益橋項目
茅以升公益橋是基金會近年來開創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2020年,這項工作又有了新起色,展現了各方踴躍參與的新局面。
(一)茅以升公益橋——盛愛、春曉金寨圓夢橋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是茅以升公益橋——盛愛金寨圓夢橋的所在地,盛愛金寨圓夢橋的修建惠及橋兩岸群眾,為當地精準扶貧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戰略思想,助力革命老區脫貧攻堅,2016年基金會和金寨縣政府共同啟動了“茅以升公益橋——金寨圓夢橋”項目,至今已建設4座公益橋,2020建成通車的是盛愛金寨圓夢橋和春曉金寨圓夢橋。
11月,盛愛金寨圓夢橋在花石鄉大灣村建成通行。此橋由國鐵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原副主任盛黎明女士和基金會副秘書長愛倫女士共同發起,桂婞、黃煊、于寶宏、張曉敏、劉敏、何娜、張麗華、陳先芳等10 位女士捐資10萬元建設,橋長 50 米,橋寬 4.8 米,橋高 7 米,是由昔日的危橋維修加固而成,對金寨縣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1月,春曉金寨圓夢橋于金寨縣湯家匯鎮瓦屋基村建成通車。此橋由社會愛心人士王曉捐款20萬元建設,橋長50米,寬5米,高6米。此橋直接通往金寨縣列寧小學,橋建成后孩子們不用再讓家長涉水背過河或長距離繞道上學,極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環境。
(二)茅以升公益橋——湖南平江彭家橋
1月,彭家橋在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北城村建成通車。此橋長16米,寬8米,由交通運輸部支持,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設計,尚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尚德科技有限公司以建代捐及當地政府出資建成。彭家橋是連接周邊幾個村落的橋梁主干道,改善了當地群眾的交通運輸條件,解決當地400余名學生及3000余名村民的出行難題,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三)茅以升公益橋——星寨橋
11月,星寨橋在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清溪場鎮星寨村建成通車。此橋長10米,寬5.7米,由交通運輸部直屬機關工會職工和衡水益通管業股份有限公司捐助,北京交通大學設計,秀山縣交通局建設完成。此橋建成后將有10000人以上受益,極大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活環境,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茅以升公益橋——通裕橋
11月,通裕橋在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王獅鄉長門村建成通行。此橋長6米,寬4米,由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捐建,中國科學技術館支持。通裕橋的建成解決了周邊近600人的出行問題,有利于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共同邁入小康社會。
(五)全國大學生“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設計大賽
全國大學生“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設計大賽至今已舉辦三屆,活動開展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10-12月,基金會在微信公眾號及官網上連續對參賽作品進行了回顧展示,并插入參賽同學們橋址現場踏勘的視頻、大賽中采訪專家同學的花絮以及指導老師參賽同學的賽后感想等。
七、基金會宣傳工作
為進一步加強茅以升基金會的宣傳工作,秘書處提出“打造宣傳媒體矩陣,提升基金會影響力”的工作方針。2020年度,基金會先后進行了官網升級改版、加強微信公眾號運營、創建微信視頻號等具體工作,進一步提升了基金會的影響力。
(一)基金會官網升級
2020年6月8日,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官方網站(www.lishengcar.com)重新改版上線,全新版的官網分為9個板塊,以更全面的信息展示,更美觀的視覺感受,更舒適的使用體驗,更細致的版塊劃分,讓用戶更加全面的了解茅以升先生的事跡和茅以升基金會的工作內容,更好地繼承和發揚茅以升先生“愛國、科學、奮斗、奉獻”的崇高精神。值得一提的是,新網站增加了注冊版塊,包括獲獎者之家、茅班同學及校友和志愿者注冊。
(二)增強微信公眾號運營
基金會微信公眾號重點發布會議及各項學術活動的預告、宣傳、總結等內容,2020年共發布信息31條,點擊量達 39,373次,較上一年度增長了5%。
(三)創建微信視頻號,用好社交媒體“裂變式傳播”
為弘揚并傳承茅以升精神,擴大基金會的社會影響力,讓更多的社會公眾(尤其是有志青年)在網絡上走近作為科學家、大國工匠和“最美奮斗者”的茅以升先生,基金會創建了官方微信視頻號,充分利用社會公眾對社交媒體平臺的廣泛應用且粘度較高,打造立體的媒體矩陣,以利于對現有微信公眾號和基金會官方網站的導流,實現長內容與短內容的互補。
八、與北京市科協、北京市民政局相關工作
(一)年報年檢工作
2020年6月,茅以升基金會完成了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市科協的2019年度公益慈善組織年報,并順利通過。
(二)參加《慈善法》落實情況檢查
2020年8月,茅以升基金會積極響應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關于落實《慈善法》的執法檢查工作,向檢查組匯報了基金會自2016年《慈善法》頒布以來的工作實施情況,得到檢查組和同業們的一致好評。
九、基金會自身建設
(一)黨建
2020年,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黨建工作小組召開線上、線下會議六次,對基金會2020年的工作進行了指導,對疫情期間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部署,對線上外事活動進行了要求和規范管理,黨建工作小組組長述職等,進一步發揮了黨建工作小組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
(二)制度建設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更新,基金會的條例和制度也要不斷完善。上半年來,基金會對小橋管理制度、財務制度、投資管理制度等進行了梳理和完善,提高制度的規范性,完善制度體系建設。除此之外,基金會將檔案進行了梳理,包括科技獎勵、學術交流、茅以升班等23項主要內容,整理內容包含文件和影音資料,保證歷史資料詳實并且隨時可以查詢。
十、今后努力方向
基金會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一)進一步提升資金的籌集能力
基金會需要創新工作思路,完善資金籌集機制,調動委員單位及社會有關方面的積極性;建立安全有效的投資機制以提高資金的增值率。
(二)進一步擴大基金會的社會影響力
基金會需要加強與主流媒體、行業媒體、新興媒體的聯系與合作;加強與委員單位宣傳服務工作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自媒體和網站的建設,都是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
(三)完善獲獎者信息
獲獎者是基金會多年來積累的資源,在今后的工作中,基金會需要加強獲獎者獲獎后的成長追蹤,完善獲獎者資料,發揮獲獎者的作用。
(四)將基金會相關工作進一步制度化和規范化
基金會需要進一步提升獎項的質量與影響力,將全國“茅以升班”工作規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