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

北京市科協特開設“喜迎市科協‘十大’·致敬科技工作者”系列欄目,講述首都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故事,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守初心使命,勇攀科技高峰,積極投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第24屆“北京優秀青年工程師標兵”獲得者中國鋼研科技集團鋼鐵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李昭東

 

李昭東

李昭東,男,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中國鋼研科技集團鋼鐵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先進鋼鐵材料的相變與析出基礎研究以及高速重載輪軸材料、柴油機用高壓油管、耐蝕耐火功能復合化建筑用鋼、高強韌工程機械用鋼等品種開發工作,引領相關技術發展,滿足國防軍工裝備關鍵用鋼自主化需求。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計劃等多項課題,其中作為技術負責人牽頭完成國家“973”計劃課題1項,正在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課題2項和軍工配套課題1項。公開發表論文90篇(SCI/EI收錄40篇);合著中英文學術專著各1部,合編著科技圖書1部,第一發明人授權發明專利13項。

 

 

 

當前,我國高速列車技術已經走在國際前列,但高速車輪等關鍵走行部件仍然依賴歐洲、日本進口。高鐵部件落后于高鐵速度,這猶如一根刺卡在了中國高鐵人的喉嚨里。

 

然而,中國高鐵之所以能用短短5年時間走完國際上40年的發展道路、從追趕者一躍變為領跑者,憑借的正是那份永遠忠誠祖國、敢于拼搏奉獻的“高鐵精神”。

 

于是,以李昭東為代表的鋼鐵研究總院團隊迎難而上,充分發揮“小核心”作用,開展“大協作”聯合攻關,建立起一支覆蓋“研—產—檢—用”全鏈條的創新攻關項目團隊,從國內獨特的服役環境和新要求出發,在冶金質量控制和成分組織設計上另辟蹊徑,理性設計出多種模型鋼。通過在實驗室反復進行關鍵工藝中試試驗和材料評價基礎研究,最終成功優化出區別于歐洲和日本技術思路的高速車輪鋼原型

 

 

承載著國家期望的“爭氣輪”的誕生,不僅填補了國內技術和產品空白,使我國擺脫了對進口高速車輪的依賴,還實現了小批量出口歐洲,用自主創新擦亮了“中國創造”的金名片。接下來,讓我們再一起通過視頻了解他吧!

 

點擊下方鏈接,觀看原視頻:
https://mp.weixin.qq.com/s/Y65JUbV4c1b3Jdx2DNf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