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華院士長期從事大陸形成和演化的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理論研究,以及微區原位同位素分析技術研發與應用。地質與地球物理所于2005年開始布局建設離子探針實驗室,由李獻華領導建設了中國科學院第一個大型離子探針實驗室。秉持“科學引領、技術先行”的理念,李獻華及團隊成員研發出多項國際領先水平的微區原位同位素定年新技術新方法,他們用了3年的時間,將高精度U-Pb同位素體系定年的空間分辨率從傳統的10微米提高到5微米,又用了10年時間,將離子空間分辨率進一步提高到<3微米的國際領先水平。
李獻華院士憑借多年的科學積累和實驗技術儲備,帶領月球研究團隊從接收嫦娥五號樣品、7天完成分析測試、16天完成論文撰寫投稿、100天在Nature上同時發表三篇文章,彰顯出中國科學家獨立自主的創新能力和刷新月球巖漿-熱演化歷史紀錄的 “中國速度”。他和他的團隊對月球玄武巖進行系統研究,揭示了月球最年輕的巖漿作用年齡為20億年,并獲得月幔演化的全新認識,將科學界認知的月球巖漿活動結束時間推遲了8~9億年。
視頻花絮: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月壤,竟然是這樣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宣傳活動現場,李獻華院士帶來了研究用的月壤標本,讓我們一飽眼福,想象中的月壤應該是一堆土吧,沒想到,竟然比灰塵還小,放在盒子里,我差點沒看到,找了半天才發現六個小黑粒,李院士竟然告訴我,這樣的灰塵在他眼里,就像石頭一樣大了,哇啊啊……科學家的眼睛果然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
點擊下方鏈接,觀看原視頻: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zcwOTY5NA==&mid=2247607390&idx=1&sn=19039711b158cef614d3e442f943bfd7&chksm=fc32c44fcb454d59890ad87e764edfbaa593f254edb75c54d0892b0abec0fb7d33b73d64204b&cur_album_id=2394881147769143297&scene=189#wechat_redirect
轉自北京科協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