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外橋梁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橋梁委員會于2022年6月26日上午在鐵科院以線下及線上會議形式成功舉辦了首屆“橋梁國際標準發展論壇”。論壇邀請了橋委會主任委員張喜剛院士,副主任委員聶建國院士、劉加平院士、高宗余院士,韓振勇、徐升橋、崔冰大師,邵長宇大師,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張冬青、中交公規院院士辦李文杰,北京市政總院李東、國鐵集團工管中心韓曉強,中交公規院劉曉東、劉波、黃李驥,中交二公院彭元誠,西南交大趙人達、長安大學王春生、同濟大學徐棟等共計40余人。會議由趙君黎副秘書長主持。
本次論壇由來自中交一公院、中國鐵路經規院、美國Parsons公司、中交公規院、中交二公院、中國鐵路BIM聯盟、同濟大學和北京ACII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八位專家做精彩報告。

中國鐵路經規院高策做了《中國鐵路標準國際化工作概況》的報告,分別從國際標準組織概況、國際鐵路聯盟UIC《高速鐵路實施》系列標準、UIC《高速鐵路設計》系列標準、標準國際化科研等五個方面進行介紹,重點對我國參與UIC系列標準編制的情況進行了總結,分享了“主動接洽、培養友誼、循序漸進、兼容并包、積極宣傳”等鐵路標準國際化經驗,并給出了鐵路標準國際化建議。
美國Parsons公司何一東做了《美國橋梁工程標準的國際化簡介》的報告,介紹了美國主要橋梁標準分類;指出橋梁標準國際化除面臨技術層面挑戰外,還涉及到國家政策與文化、商業利益和法律責任等層面挑戰;從中國標準國際化層面提出標準系統與權威性翻譯、標準背景材料與技術文獻、積極推廣中國橋梁工程成就以及將中國橋梁新技術作為突破口等建議,最后以AASHTO規范、ACI規范為例,指出標準在形式上應便于工程界根據當地情況接納和改進。
中交公規院李會馳做了《中國公路橋梁行業標準概況》的報告,較為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公路橋梁標準的管理體系和技術體系,對《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等代表性規范簡況進行了說明,最后指出標準規范應與技術創新、工程應用實現聯動,實現標準可持續發展,同時注重標準體系建設和技術內涵,并適時開展基于性能的設計方法研究,做好標準升級基礎理論工作。
中交二公院余順新做了《國際橋梁標準概況》的報告,分別從國外工程標準研究情況、美歐日澳英橋梁標準概況、中外橋梁標準的主要差異、中國橋梁標準走出去建議等四方面進行了交流。較為全面介紹了中交二公院在標準科研方面的成果,總結了國外橋梁標準體系特點,從標準體制、編制、管理、技術、更新及應用等層面分析了中外橋梁標準的差異,提出了建立國際標準互認體系、加強中國標準屬地化管理、加強標準人才培養等七條中國標準走出去建議。
中國鐵路BIM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及秘書長盛黎明做了《中國鐵路工程標準和BIM標準概況》的報告,從中國鐵路標準體系概況、鐵路工程標準(行標)修編情況、鐵路工程標準(企標)修編情況、鐵路BIM標準體系構建與編制等四個方面進行介紹。指出鐵路橋梁快速發展及新技術應用促進了標準的發展進步;詳細介紹了我國鐵路BIM標準頂層設計、體系構建、應用實踐,以及鐵路BIM標準走出國門、實現國際化的歷程;最后分享了關于國際標準編寫的認識體會。
同濟大學阮欣教授做了《歐洲橋梁標準規范概況》的報告,分別從歐洲國家規范發展歷史、歐洲規范Eurocode發展歷史、歐洲規范體系與原理、相關案例對比討論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從基本要求、可靠性管理、設計壽命、耐久性和質量管理五方面介紹了歐洲規范主要理念,并以車輛荷載、長加載長度適用性等為例對國內外規范進行了對比。最后指出歐洲規范值得關注的特點與國際化優勢。
北京ACII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郝蘇做了《國際橋梁標準論壇淺思》的報告,從兩座代表性鋼橋的疲勞失效問題出發指出了當前疲勞設計方法存在的不足,指出先進橋梁標準應滿足技術先進、兼容并蓄、結構安全、經濟適用、應用方便等要求,并結合當前信息化、云設計等先進理念實現更迭。
八位專家的報告引起了參會成員的廣泛興趣,同濟大學徐棟,中交公規院劉波、黃李驥,長安大學王春生等專家委員從政治經濟、標準化人才培養、國內外標準規范對比、中國標準質量水平提升、基礎科研、引入國際專家促進標準編制交流等方面提出了中國橋梁標準國際化方面的寶貴建議。
最后,北京市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橋委會秘書長劉曉光做論壇總結發言。劉曉光秘書長首先代表茅以升基金會橋委會感謝了各位委員和專家對本次論壇的大力支持,作為橋委會2022年重要的學術交流工作,特邀的八個報告涵蓋了公路和鐵路行業,涉及中國、美國、歐洲等橋梁標準體系,內容豐富、交流深入,詳細分析了技術標準發展現狀分析、走出去面臨挑戰,提出了中國標準國際化的具體建議,起到了很好的交流互鑒的效果,并為后續論壇的召開奠定了良好基礎。
撰稿:橋委會秘書處 郭輝、朱穎
審核:劉曉光、趙君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