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橋渡人,以學報國

華東交通大學2021級土木工程(橋梁茅以升班)

用鋼與火的青春寫下答案

班級31人,21人“上岸”名校,30人已落實就業

授權國家軟件著作權9項

實審/授權國家專利8項

刊發/在投SCI論文3篇

12項國家級榮譽,20項省級榮譽

108項校級以上榮譽獎項

以專業為墩、理想為梁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一學霸班級

image.png

班級前往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開展紅色走讀

image.png

考研升學率近70%,創單個班級考研紀錄


圖片

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會走得遠

圖片

“我們從大一開始推行‘小導師學習模式’,讓同學們輪流化身‘老師’,并以寢室為單位建立‘學習小組’,針對橋梁工程專業課程難度高、專業課程多的特點,定期開展學習研討活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促進全體學生學業成績提升”。輔導員萬雯怡老師說到,全班始終充滿著朝氣與斗志,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互相督促、互競互勵,正因如此,班級在多個學期實現無人掛科,是學院學風建設的標桿。

image.png
image.png

“我們是個互幫互助的集體。當科研、競賽陷入瓶頸時,班級微信群就變成了‘24小時學術急診室’,建模卡殼、代碼報錯、論文降重……總有人第一時間回應這些問題”。段玉同學介紹到,正因如此,班級和團支部分別蟬聯校“優秀班集體”、“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班級100%獲得校級以上榮譽,70%獲得獎學金。


班級同學分享學科競賽經驗 ? ? ? ? ? ? ? ?輔導員開展學風建設主題班會

image.png

班集體和個人部分榮譽證書

“我們宿舍從來不會偷偷‘內卷’,大家結伴去圖書館,一起吃飯,互相鼓勵度過了那段最緊張最焦慮最難忘的備考時光。”劉雅駿同學回憶到,今年他們這個寢室4位同學全部上岸211高校。

image.png


圖片

構建“3+3”全員育人模式,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在常規的由輔導員、班主任、專業課教師組成的班級建設與管理隊伍的基礎上,我們針對茅以升特色班級,還增加了導師、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共同指導學生學業和學科競賽,構建了‘3+3’全員育人新模式,成效凸顯。”21級茅以升班班主任桂水榮老師說道。

在此育人模式下,學生們在低年級就有機會進入課題組參與科研項目與課題實驗,并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等學科競賽,取得優異成績。濃厚的學科競賽氛圍也帶動班級形成“比學趕超”的學習風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image.png

班級學生雙創、學科競賽獲獎和學術科研成果證書(部分)

“我們將課堂搬到施工現場中,讓同學們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課本上那些復雜枯燥且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橋梁系主任伍海山老師說道。大學四年,這個班先后前往南昌市昌北站立交橋、九江市跨廬山站立交工程主橋(世界最大噸位非對稱轉體曲線斜拉橋)、昌北機場地鐵站等項目上開展實地教學和研學活動


班級在雙港鐵路橋項目部、昌北機場地鐵站項目開展研學活動


圖片

我們的身影不止在課堂

圖片

茅以升班的時光刻度里,社團活動與志愿服務從來不是專業學習的對立面,而是澆筑全人格成長的第二課堂。大學四年累計舉辦學生活動30余場(項),如:師生聯誼運動會、“以升杯”羽毛球賽、元旦晚會、校園陽光跑、戶外素質拓展等;從校學生會到國旗護衛隊,從足球賽場到田徑跑道,你總能看到“以升學子”活躍的身影。

元旦迎新暨茅以升班成果匯報活動 ? ? ? “以升杯”師生羽毛球比賽

圖片

第十一屆全國“茅以升班”夏令營


圖片
圖片
微信圖片_20241213013901.jpg
圖片
圖片

以升時光·與春同行 茅以升班廬山戶外素拓活動

“我喜歡在賽場上揮灑汗水,每當踏上那片熟悉的場地,我的心中便充滿了激情與斗志,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跳躍,都是對自我的挑戰與超越。”朱談榮同學說到,他不僅僅是學校足球隊隊長,更是校運會800米紀錄的保持者。

image.png

體育達人朱談榮同學

從偏遠山村到城市社區,班級成員的身影始終活躍在需要溫暖與關心的地方。在2022年疫情的“暴風眼”里,魏凡凡、劉乂墉、彭渝逸等同學作為學校國旗護衛隊的一員,他們帶領隊員們駐守校園卡口43天,日均協助核酸檢測3000人次,為全校師生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image.png

彭渝逸、魏凡凡、劉乂墉同學參加國旗護衛隊并擔任新生軍訓教官

image.png

疫情期間班級同學擔任防疫志愿者

茅班學子在大學四年累計參與省級校級多項志愿服務活動,累計時長超3000小時,累計服務人群3萬+,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奉獻的精神服務師生、報效社會。

image.pngimage.png

班級同學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圖片

以橋渡人,以學報國

茅以升先生曾說:“人生一征途耳,其長百年,我已走過十之七八,回首前塵。歷歷在目,崎嶇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濤,幸賴橋梁以渡。橋何名歟?曰奮斗。” 2021級茅以升班全體學子大學四年始終以茅以升先生為榜樣,以奮斗之姿將自己鍛造成橋——以專業知識為墩、以家國情懷為梁、以團結擔當為索,在時代的江河上架起通向理想的長虹。未來,他們將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供稿來源:華東交通大學土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