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各委員單位、各有關單位: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目標任務的決勝之年,也是承啟《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第二階段任務的關鍵節點。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評估,全國綜合交通網絡覆蓋率已達規劃目標的92%以上。交通運輸部在《推進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也進一步提出“聚焦‘十四五’收官十大標志性工程,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實踐范式。
值此關鍵時點,為系統總結“十四五”交通強國建設階段性成果,深入挖掘重大工程、技術創新、模式變革領域的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標桿項目案例,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特舉辦“‘十四五’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征集活動”,為科學謀劃“十五五”規劃提供實踐支撐,助力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一、活動要求
本次活動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自行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和社會公示等環節最終產生示范項目。
申報項目應為十四五期內實施完成。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與環境效益,并具有很好的創新性、示范性、先進性和推廣應用價值。入圍項目將面向全行業集中發布、頒發入選證書并結集出版,提交行業主管部門作為決策參考和經驗交流依據。同時在專業學術會議和主流媒體平臺上推廣展示,樹立行業標桿,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二、申報類別
本次項目征集共設置五個類別,分別是重點基礎設施和綜合樞紐建設、鄉村振興基礎網絡升級、智慧綠色技術攻堅應用、區域交通一體化與產業融合、安全保障與韌性提升。每單位每類別只限申報一個參選項目,總申報數量不超過五項。
(一)重點基礎設施和綜合樞紐建設
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推進“十四五”重大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為指導,圍繞國家高速公路貫通工程、出疆入藏戰略通道等全局性工程,用好“兩重”“兩新”政策,重點推進中西部路網銜接段建設、東中部干線擴容改造及重點通道升級。申報案例需依托重大工程實施,在提升主骨架通行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形成示范性成果,具備技術領先性和戰略支撐價值。
依據《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圍繞綜合樞紐、多式聯運示范等工程,強化樞紐立體互聯和集約高效運營。申報項目需在現代物流配送體系、提供周轉效率、多式聯運“一單制”覆蓋率等維度形成創新模式,提供樞紐流量提升、拉動區域經濟、網絡協同增益效應等方面的依據。
(二)鄉村振興基礎網絡升級
貫徹《關于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聚焦“交通+電商” 融合,“四好農村路”示范等項目,推動農村公路向進村入戶傾斜。申報項目需在有序實施鄉鎮通三級公路建設、老舊公路改造和窄路基路面加寬改造,強化農村公路與干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推動串聯鄉村主要旅游景區景點、主要產業和資源節點建設,構建“一點多能、一網多用”的農村運輸服務發展模式;提升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水平等領域取得突破,通過路網升級帶動產業融合,農民收入增長等民生效益。
(三)智慧綠色技術攻堅應用
緊扣《關于推進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促進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推動交通運輸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塑造交通運輸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建立以清潔低碳能源消費為主、科技創新為關鍵支撐、綠色智慧節約為導向的交通運輸用能體系的總體目標。申報項目需聚焦智慧交通先導應用、低碳建造技術研發等項目,在智慧、綠色交通實施方案、國產化設備占比等核心指標上形成突破,提供光伏聲屏障發電量、再生路面碳減排等量化數據,體現技術國產化與場景規模化應用成效。
(四)區域交通一體化與產業融合
服務《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方案》,關注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等跨區域創新項目。申報項目需在區域通行效率提升、數字化管理調度等方面取得突破,提供區域物流成本降幅、一體化管理平臺覆蓋率等實證數據,助力區域經濟聯動和都市圈交通同城化發展。
貫徹《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意見》,重點遴選交旅融合、路衍經濟、低空經濟應用等項目。申報項目需在服務區文旅綜合體、無人機物流配送等模式上形成獨創性成果,量化客流量增長、配送時效提升等經濟效益,彰顯“交通+”生態鏈主作用。
(五)安全保障與韌性提升
落實《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十四五”規劃》,集中解決交通運輸安全防護不夠、韌性不足,基礎設施老化等問題。交通運輸安全保障與韌性提升是一個多維度、系統化的工程,涉及基礎設施加固、風險防控、科技賦能、跨區域協作、應急體系完善等多個層面。項目要聚焦基礎設施韌性提升,如公路安全改造、安全防護、韌性提升工程、農村公路防災減災等;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如超限超載治理、重點車輛監管、惡劣天氣與自然災害應對;發揮科技賦能智慧監管手段,如智能監測平臺、精準執法與隱患排查和跨區域協同治理;加強應急資源區域調配、應急管理與救援能力建設,形成可復制推廣的風險防控和韌性提升標準體系。
三、時間安排
案例征集截止時間:2025年8月31日;
評委會評審及公示:2025年9月中旬;
項目發布、推廣宣傳:2025年9月中下旬-10月底。
四、征集范圍
全國范圍內從事道路交通運輸的管理部門,研究、設計、建設、運維的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均可推薦申報;
交通運輸行業各社會組織、產業創新聯盟、創新共同體及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所屬機構可作為推薦單位申報;
交通運輸科技、管理、教育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可組織申報;
鼓勵跨單位、跨領域、跨學科融合項目申報,以促進資源共享和技術融合;
單個項目主要完成單位不超過3家,團隊成員不超5人。
五、評審流程
(一)形式審查:道路交通委員會秘書處將在收到紙質材料后5個工作日內,對提交的申報材料的電子版和紙質版進行形式審查。材料齊全的申報方將在形式審查通過后,將在申報電子郵箱內收到回函。
(二)內容評審:本次評選將組織行業相關領域專家組成評審團集中評審,從征集項目中評選入圍項目。評審團隊成員在評審過程中需嚴格遵守回避制度,凡與參評個人或團隊存在利益關系的評審成員,應主動回避,不得參與相關評審工作,以保證評審結果的公正性。評審結果將上報委員會進行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后,將對評審結果進行確認,并向社會進行公示,公示期結束后正式發放入圍通知。
(三)現場展演:我會將擇機舉行專題會議,邀請入圍項目進行集中展演。組委會將組織行業相關領域專家組成評審團,對展演項目進行現場答辯提問,并對展演項目評分,形成最終入選推薦項目名單。展演結束后,組委會將向最終入選推薦項目的單位頒發入選證書。
(四)線上推薦:展演結束后,基金會官網及秘書處將對入選推薦項目進行線上宣傳推薦。
(五)本次活動是基金會社會公益事業,不向個人和單位收取任何費用。
六、申報方式
(一)申報時間
本次征集申報時間為2025年6月10日—8月31日,請于此日期前發送電子版材料,并寄送紙質版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二)材料提交
請申報單位下載本通知附件文檔,根據申報類型填寫相應申報表,并提供相關輔助材料影印件。申報單位須對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負責。
1.電子版材料:請將申報表(doc格式),申報表簽字、蓋章后的掃描件(pdf格式)及相關支撐材料一起壓縮上傳提交,發送至郵箱。申報文件壓縮包及電子郵件主題根據申報類別,統一命名為“【十四五征集】第一申報單位+項目名稱”。請將有效的聯系人姓名、電話及微信信息寫在郵件正文中,以便工作人員進行形式審查并向申報方聯系。
電子郵箱:yilu123@vip.163.com
2.紙質版材料:請將簽字、蓋章后的申報表原件,以及相關支撐材料影印件(非必須)裝訂為一套材料,寄送至道路交通委員會秘書處。原件寄送后恕不退還,請自行留底。
寄送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8號匯欣大廈B座4層,杜老師收,收件電話:18227022887
七、聯系方式
聯系人:
杜老師 18227022887 ?010-64931231
龔老師 17601627299 ?010-84977517
電子郵箱:yilu123@vip.163.com
咨詢QQ群號:1017449849
掃碼下載通知文件及征集申報書







本文由“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道路交通委員會”發布
歡迎留言、分享、點贊
轉載、投稿、咨詢
郵箱:daolujiaotong2024@163.com
小編微信:daojiaowei123
掃碼關注公眾號

期待成為您的助手、伙伴、知音、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