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7月12日,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指導,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建造師委員會(以下簡稱“建委會”)主辦,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中建八局西南分公司共同承辦的第三屆建造師論壇在成都舉辦,論壇以“精益建造 創新發展”為主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探討如何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以數字化賦能、工業化筑基,形成新質生產力,通過精益建造,推動建筑行業高質量發展。



圖片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修力,基金會理事長茅為中,中國建筑集團原總工程師、建委會主任委員毛志兵,建委會副主任委員楊健康、李娟、葉國強,國家卓越工程師、北京城建集團總工程師李久林,中國五冶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代小強等領導、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建委會委員、工程技術人員及學(協)會代表、企業代表16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圖片

領導致辭

圖片


圖片

茅為中在講話中代表基金會對論壇召開表示祝賀,向與會嘉賓及主承辦單位致謝。他指出,論壇聚焦“精益建造 創新發展”意義重大,既為行業前沿議題,亦是從業者的時代使命?;饡冀K弘揚茅以升精神,推動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建造師委員會專注建筑業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他強調,精益建造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創新是其核心動力,人才是關鍵。基金會將持續支持行業創新,希望廣大建造師提升素養、踐行社會責任,共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圖片

毛志兵在致辭中對出席論壇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他指出,當前建筑業正處于重要發展節點,面臨挑戰與機遇,必須探索轉型升級之路,聚焦新的發展理念,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以數字化賦能、工業化筑基,促進建筑業發展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同時圍繞主題提出四點想法:一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二是“制造+創造+建造”融合創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三是“綠色化、工業化、智慧化、國際化”協同推進,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四是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提高國際合作與競爭能力新優勢。

圖片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代小強代表承辦單位致歡迎辭,他介紹,中國五冶集團作為西南建筑業龍頭企業,一直致力于打造全產業鏈頂級服務商,以精品工程詮釋精益建造,以智慧工廠賦能創新發展,推動建筑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綠色低碳型轉變。他表示,將全力承辦好此次論壇,與專家、學者深入交流,共同探索建筑行業的未來發展之路,為行業的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圖片

專家講座

圖片


圖片

國家卓越工程師、北京城建集團總工程師李久林作《智能建造與綠色建造創新實踐》報告,報告回顧了其團隊在智能建造與綠色建造領域的研究成果,并結合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等國內外重大工程,分析了綠色、智能建造技術在大型公共建筑建造中的創新與應用情況。介紹了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的自主研發與工程應用,以及綠色、智能建造技術在大型地下工程建造及城市更新中的實踐,并展望了建筑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圖片

蘇州市產研院融合基建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國建作《融合創新·價值導向 智能建造助力打造精品工程》報告,報告從當前建筑業發展趨勢和行業實踐出發,介紹了智能建造技術在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中的應用,并結合精品工程建設需求,探索了融合創新驅動下“智能建造+綠色低碳”價值導向的系統性策劃。報告還結合蘇州市產研院融合基建技術研究所的案例,深度剖析了在融合創新背景下的建筑科創產業之路。

圖片

中鐵大橋局集團副總工程師汪芳進作《大跨度高鐵橋梁建造關鍵技術》報告,回顧了我國鐵路橋梁的發展歷史,并以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大橋、滬蘇通長江大橋、常泰長江大橋為例,從結構體系、材料應用、建造技術以及智能化應用等方面匯報大跨度高鐵橋梁建造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發展成就。

圖片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執行經理朱成作《全球視野,本土實踐—秘魯錢凱港建設的探索與啟示》報告,以秘魯錢凱港為案例,展示項目團隊如何克服惡劣海況、復雜地質、社區協調等多重挑戰,自主研發全球首套高智能化移動打樁平臺等先進設備,實現高效、安全、綠色施工,并注重生態環保與社會責任,為區域發展提供了新通道。

圖片

中鐵建設集團南方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于占福作《穿透式管理 低碳化建設 以精益建造打磨新時代鐵路客站精品工程》報告,報告闡述了在新時代客站建設理念下,精品鐵路客站建設的提檔加速。以汕頭站為例,以精細化管理為脈絡,從穿透式管理和低碳化建設兩個維度,深入介紹了項目在安全管理、技術質量管控、進度管控、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圖片

中建八局西南公司特級專家魏愛生作《科技創新、精益求精——鳳凰山體育中心高效建造技術分享》報告,以鳳凰山體育中心為案例,闡述了項目團隊如何攻克全國首個大開口型索穹頂結構等技術難題,成功創造大運場館建設“成都速度”,其中大開口索穹頂整體提升張拉技術評價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圖片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雄安分公司總經理李騎兵作《科技賦能 藝術共生——成都天府藝術公園精益建造實踐》報告,報告介紹了成都天府藝術公園建造過程的創新技術,包括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多因素建筑環境適應性分析方法、預應力拉壓復合型擴大頭抗浮錨桿技術、安裝力學模型結構性能預測方法、室內纜索-結構一體化吊裝成套裝備及輸運技術,以及智慧運維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實踐。



本屆論壇為推行“精益建造 創新發展”理念在建筑行業的實踐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臺。通過交流分享項目工程精益建造的經驗和成果,不僅加強了合作和交流,更為助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出了貢獻。





微信號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

官方網站www.lisheng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