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由中國工程院、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北京交通大學共同主辦的“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25屆頒獎大會”在北京交通大學隆重舉行。

 

原鐵道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一副主任孫永福;政協全國委員會副秘書長兼機關黨委書記張秋儉;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南開大學校長龔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清華大學教授袁駟;中共中央統戰部副秘書長沈全榮;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中國工程院二局局長高中琪;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鳳懋潤、周海濤;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劉士杰;中鐵大橋局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秦順全;臺灣大學土木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楊永斌;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總工程師劉輝;長沙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寧濱;交通運輸部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柯林春、綜合規劃司巡視員于勝英、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周曉航、直屬機關工會主席、副巡視員董海安;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茅玉麟等嘉賓出席會議。

 

會議由何華武院士主持。著名節目主持人瞿弦和北京交通大學的學生共同主持了隨后舉行的頒獎典禮和文藝演出。

 

會上,孫永福院士做了重要講話。他說,今年是茅以升先生誕辰120周年,舉行這個頒獎大會也是對茅以升先生的紀念:緬懷他的輝煌業績,弘揚他的崇高精神。在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宏偉藍圖下,在實施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中,紀念和弘揚茅以升先生一生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追求科學、勇于創新的崇高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是從1991年成立至今已經25周年。25年來,基金會傳承茅以升先生的事業和精神,通過開展紀念活動、創建茅以升班、舉辦展覽、制作影視片等,弘揚茅以升先生的精神,激勵廣大科教工作者像茅以升先生那樣為建設現代化國家做貢獻;通過獎勵在科技教育事業中取得突出成績和創新成果的杰出人士踐行茅以升先生注重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的科學主張;通過架設科技交流和科學普及的橋梁傳承茅老的事業,25年來舉辦了數十次高規格的科技交流與科普活動,在海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開展了20多次海峽兩岸科技交流活動;通過架設“茅以升公益橋”傳承茅老的“愛孩子就是愛祖國的明天”的感情理念,為邊遠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架設安全上學之橋,開拓了服務社會的新領域。茅以升基金會所做的這些工作,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與肯定,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表彰,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贊譽。孫永福院士對多年來支持基金會事業的單位表示感謝,并對“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獲獎者提出希望,希望他們珍惜榮譽,在各自的崗位上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弘揚茅以升先生的精神,為祖國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是由國家獎勵辦批準設立的,下設“橋梁大獎”、“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大獎”等10個獎項,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已評選25屆,先后獎勵了3000余名在相關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優秀人才。其中橋梁大獎、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大獎已經成為我國土木工程領域最高個人榮譽獎;鐵道工程師獎重在獎勵一線工程技術人才,在激勵廣大工程師通過科技創新推動鐵路事業高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獲獎者都是其所在行業的領軍人物,其中有11位同志獲獎后成長為兩院院士。

 

本屆橋梁大獎授予了90歲高齡的張迺華先生(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和81歲高齡的邵容光先生(東南大學教授)。兩位先生一生情系橋梁事業。張迺華先生設計并主持建造的上海泖港大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橋梁人的智慧和創新。邵容光先生是中國混凝土曲線梁橋和斜梁橋設計計算理論及工程研究的先行者。

大會還頒發了橋梁青年獎、鐵道工程師獎、北京青年科技獎、建造師獎、木材科學技術獎和木材科技教育獎學金、工程教育學生獎和鐵道教育希望之星獎。本屆大會共有258人獲獎。這些獲獎者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覆蓋了鐵路、公路、橋梁、城市建設領域的一線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理工農醫、科研院所的優秀科研人員;高等院校、重點中學的優秀學子。

 

頒獎結束后,交通運輸部直屬機關工會、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和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行了“交通發展連著你我他‘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愛心助力扶貧活動啟動儀式,約定在“十三五規劃”的5年內,在六盤山、大別山等貧困地區完成100座茅以升公益橋的建設。交通運輸部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柯林春、部綜合規劃司巡視員、部扶貧辦公室主任于勝英、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周曉航和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副主任孫永福、張秋儉、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茅玉麟共同完成了啟動儀式。

由于缺橋少路,我國廣大山區農村長期存在著兒童上學難、人民致富難的問題,許多兒童每天冒著生命危險涉水上學,一些兒童還因為漲水無橋而季節性輟學。為解決這一困境,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早在2011年便啟動了“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項目,籌措公益資金,為中西部貧困地區的少年兒童架設安全求學之橋。首座茅以升公益橋于2012年6月在重慶市彭水縣太原鄉落成。該橋解決了700多名小學生和3000多名村民的過河難問題。

啟動儀式后,交通運輸部及部屬在京單位率先發起了捐款活動。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與北京交通大學共同發起的“全國大學生茅以升公益橋結構設計競賽”及“茅以升公益橋基金交大校友捐贈項目”也在當天啟動。

 

“全國大學生茅以升公益橋結構設計競賽”的推出,旨在弘揚和貫徹茅以升先生“先習后學、邊習邊學”的工程教育思想,為大學生搭建創新實踐的平臺。競賽由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主辦,茅以升基金會橋梁委員會專家擔任評審,各高校輪值舉辦。首屆競賽將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辦。這一競賽將成為大學生人才培養和選拔的舞臺,為更多莘莘學子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

 

作為著名教育家、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首位主任張維的外孫,知名音樂人、脫口秀節目主持人高曉松欣然出任“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推廣人,并在活動當天接受了聘書,以期為“小橋工程”帶來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另有著名歌唱家李光曦、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著名歌手烏蘭圖雅等為活動助力,在頒獎大會現場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藝術盛宴。

當天下午,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還舉辦了第六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