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臺灣土木水利工程學會主辦,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2014年海峽兩岸土木工程及軌道交通學術交流研討會”在武漢鳳凰山會議中心隆重召開。40余位兩岸專家就“兩岸橋梁建設取得的成果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展開研討。
 
             
 
  研討會上臺灣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常務監事、兩岸交流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南山做了題為“從絲路漢長城到高雄新發大橋——談永續土木工程”的報告,他表示“從絲路的漢長城到現在的加筋擋土墻,從古代的坎兒井到現代的透水鋪面,是歷史的傳承,也是中國土木工程永續的見證。永續不只是延續工程的壽命,它同時要求我們兼顧綠色、環保、節能、減排。這是臺灣土木工程發展的方向,也可能是未來全世界土木工程發展的方向。”。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副總工程師萬田保做了題為“中國的懸索橋建設要向精細化發展”的報告,報告中把結構耐久性作為精細化的重要著力點,并從錨碇及主纜錨固系統的耐久性、主纜耐久性、吊索的耐久性、主梁加勁梁的耐久性、懸索橋支座和伸縮縫的耐久性、主纜鋼絲的受力均勻等6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
 
          
 
  隨后,國立中興大學土木系特聘教授林其璋作了題為“調諧質量阻尼器之橋梁減震”的報告,嘉義大學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教授劉玉雯作了題為“橋梁墩柱混凝土材料之耐久性”的報告,中鐵大橋局副總工程師周外男、馮廣勝,分別以“銅陵公鐵兩用長江大橋關鍵施工技術”和“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施工技術”為題進行了學術交流。
 
          
 
  當日下午,臺灣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和兩岸交流委員會一行參觀了大橋局橋文化展廳,隨后到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工地進行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