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毓琇
茅以升先生是中國杰出的工程師、舉世聞名的橋梁專家。他在1934年4月擔任浙江省錢塘江橋工程處長,以羅英為總工程師。是年11月11日舉行開工典禮,翌年4月6日正式開工,至1937年9月26日鐵路橋通車,11月17日公路橋通車。橋總長1453米,分為正橋及引橋兩部分。是時,國民黨軍政部以日軍內侵,下令將錢塘江橋炸毀。浙江省主席朱家驊負責疏散物資與人員,堅持不能馬上破壞。至12月23日,即杭州淪陷的前一天,將橋炸斷。茅氏揮淚作“別錢塘”七絕三首。1945年抗戰勝利,時先生擔任國營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1946年春,橋工處復員返回杭州,中橋公司負責修復錢塘江大橋。1946年5月,國立北洋大學復校,先生被任命為校長。8月,以修橋不克北來,辭去北洋大學校長職務。1947年3月,錢塘江大橋鐵路公路恢復臨時通車。夏,開始用“套箱法”修理橋墩。1946年,我曾與教育部長朱家驊及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在杭州參加浙大開學典禮,并同至六和塔視察錢塘江大橋。
1955年2月,人民政府鐵道部成立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任先生為主任委員,委員有羅英、梁思成、趙祖康等36人。其后由顧問委員會選定橋址在武昌蛇山與漢陽龜山之間。錢塘江大橋與武漢長江大橋均為鐵路、公路兩用聯合僑,鐵路兩旁為行人道。全橋結構采用雙層式,上承公路,下載鐵道。武漢長江大橋全長1670米,1955年9月正式動工,1957年10月通車。1956年,先生曾赴葡萄牙參加第五屆國際橋梁會議。1960年,先生率代表團赴瑞典,出席第六屆國際橋梁會議,報告武漢長江大橋盛況,后取道蘇聯返國。1976年9月,先生赴東京參加國際橋梁結構會議,時年八十。
月完成博士論文《橋梁結構的次應力》,成為卡利基理工大學第一個工學博士。此論文后獲康乃爾大學金質研究獎章。12年1919柯貝教授介紹至匹茲堡一橋梁公司實習,后入卡利基理工大學夜校博士班,以橋梁為主科,高等數學及科學管理為副科。賈年得土木工程碩士學位,由1917年先生考取清華公費留美,入康乃爾大學。1916
10月,先生兼任全國經濟委員會水利處處長。月,先生赴杭州擔任浙江省建設廳錢塘江橋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同年8年1933年北洋大學改稱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先生任院長。同年參加濟南黃河鐵橋工程。1928年,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1924年秋,任東南大學教授兼工科主任。1922月返國抵滬,旋即赴唐山交通大學任教授,后升副主任。1年1920茅氏對于工程教育十分熱心。經唐山恩師羅忠忱教授電邀,先生于
年初,橋工處及唐山工程學院遷至貴州平越。唐院后由胡博淵先生繼任院長。1939年春,錢塘江橋工處由浙江蘭溪遷往湖南湘潭。唐山工程學院亦撤退至湘潭,由先生兼任院長。1938
先生于1916年參加“中國科學社”。1917年參加“中國工程學會”,1918年任匹茲堡中國留美學生會副會長。1919年4月30日夜,先生組織中國留學生舉行名為“中國夜”的愛國宣傳大會,由先生任主席,請蔣廷黻先生發表抗議演說。會后演出茅氏編寫的京劇“虹”等節目,頗獲好評。數日后,爆發“五四”運動。
1932年,中華工程師學會與中國工程學會合并為中國工程師學會,在南京中央大學舉行聯合年會,本人時任中央大學工學院長,得盡地主之誼。先生欣然參加,并當選為中國工程師學會董事。1941年10月,中國工程師學會貴陽年會時,慶祝學會成立三十周年,頒贈先生名譽獎章。1947年,先生繼曾養甫后當選為中國工程師學會會長。1948年10月先生以會長身份赴臺北主持中國工程師學會年會,(按:本人于1945年6月重慶年會時當選為中國工程師學會副會長,1947年10月南京年會時連任副會長。余三弟毓瑔,曾擔任中國工程師學會總干事十年。)1948年3月,先生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月起先后任鐵道技術研究所所長、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院長。9年;1950
自1973年起,本人屢次赴大陸探親訪問,并赴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方交大、東北工學院、華中工學院、浙江大學及南京工學院(新近改名東南大學)講學。有次在北京機場遇見將出國訪問的茅先生,經北方交大金士宣教授聯系,得以晤談。1979年6月,先生任中國科協赴美友好訪問團長。1982年2月,先生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6年,交通大學八十校慶,我與交大老校友趙曾玨兄一同返國參加慶祝。到北京時,茅老以歐美同學會會長身份親自招待,后又在家中設宴,備至親切。席間,互相勉勵,對國家民族前途富有信心,1988年,本人夫婦返國,曾到北京醫院探親。不意1989年11月先生遽歸道山。雖享遐齡至九十四春秋,但對國事艱難,仍不無留戀之感。深望國內外同志精誠團結,共同“振興中華”,庶幾不負先生之厚望!
(作者在1949年以前曾任中央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