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沖娣 張建民
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于1924年7月至1925年7月間,受命出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他任職期間,對校務管理、教學體制、課程設置和教學設備等作了重大改進,除主持校務,還擔負結構學和經濟學兩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他博學多才,治校有方,平易近人,深受師生愛戴;他對“河海”也懷有深情,始終給予親切的關注。
河海工科大學的前身,是1915年創辦于南京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培養水利專業人才的高等學府——河海工程專門學校,隸屬于全國水利局,經費靠直、魯、蘇、浙四省籌措,無自有校舍,先后租借江蘇省議會、南京高等師范學堂、安徽公學和民房等房舍辦學。
月,先后召開二次校董會,以經濟困難為由,議決暫行停辦工科,遭到校內師生輿論的抵制。6月至4一要撤換校長,二要遷移擴充校舍,三要改進校務,四要更換校名,稱大學;并派兩名代表進京去全國水利局請愿。全國水利局總裁被迫到南京處理此事。在此之前,東南大學于:天,向校方提出四點要求10日,校學生會領導全校學生罷課26月6日至17月6年1924
為解決兩校的問題,經江蘇省行政長官與全國水利局總裁反復洽商,決定將東南大學工科與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合并,改組為河海工科大學,由原東南大學工科主任茅以升出任校長,該校隸屬全國水利局,經費來源仍由四省維持,校址由中正街安徽公學遷移至三元巷潔漪園,擴充校舍。這樣,各方面都比較滿意。
茅以升于1920年從美國獲博士學位歸國后,先后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和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任教授、副主任,1922年底經東南大學管理系主任楊杏佛教授舉薦,受聘為東南大學教授。1923年3月,該校成立工科(下轄土木、機械、電機、管理諸系),茅以升兼工科主任。該校工科與河海工程的專業類同,又是近鄰,相互間不斷有些接觸和交往。據史料記載,“河海”師生仰慕茅以升年輕博學,曾于1923年1月20日邀請他到校大禮堂向全校師生作學術報告,題為“以函數律解積工程題之方法”,深受歡迎。同年3月15日,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舉行校慶八周年紀念活動。茅以升以來賓身份在慶祝會上演講,“河海”師生倍感親切。由于茅以升在“河海”師生中早已享有威望,因此,在當局決定由他來擔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后,師生一致表示滿意和擁護。
茅以升到職后,立即治理整頓校務,加強教學工作,進行了一些重大的改革。學制由原來的四年改為五年,課程設置也作了相應的調整和充實,招生人數由原來每年40人左右改為50人,校址由中正街遷至三元巷潔漪園,校舍得到擴大。此處原為前清兩廣總督袁海觀的府邸,有樓房約50間,平房約20多間,房舍寬敞明亮,庭院幽靜,東邊還有個大花園,內有亭、臺、池塘、假山,花木扶疏、翠竹蕭蕭,是個讀書的好地方。師生齊心協力,按照學校的教學要求,新建了水槽和水工試驗室,擴充圖書、儀器設備,全校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1925年,交通部擬增設“留美學生監督日令準茅以升校長辭職。27月7日赴京并向全國水利局提出辭呈。全國水利局于13月5一職,聘請茅以升去擔任。茅于當年”
茅以升在“河海”任職一年,對“河海”的建設盡心竭力,與“河海”師生建立了情誼。在抗日戰爭勝利后,當他出任錢塘江工程局局長,主持修復因戰爭遭受嚴重破壞的錢塘江海塘工程時,他首先想到了“河海”師生,聘請“河海”畢業生汪胡楨擔任總工程師,董開章、周承濂、華冠時分別擔任分段主任,還有沈寶璋、齊壽安、黃俅等若干“河海”畢業生參加這一工程。
晚年的茅老,心系祖國的山山水水,依然以極大的熱情關注著“河海”的事業。1985年6月,當河海大學校史編寫組的工作人員赴京登門拜訪茅老時,他不顧剛從外地返京的旅途疲勞,放下手中的工作,熱情而親切地接待了校史組同志。他愉快地暢述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往事,并欣然接受學校邀請,愿意在適當的時候到“河海”視察指導,是年9月,經國家教委、原水電部批準,華東水利學院恢復傳統校名河海大學,消息傳到北京,一直持贊同態度的茅老十分高興。作為“河海”的老前輩,他第一個發來賀電:“欣聞你院改名河海大學,特電致賀。”電文刊載在1985年12月14日出版的《河海大學報》上。同月20日,河海大學近萬名師生及校友代表在南京五臺山體育館隆重集會,熱烈慶?;謴秃雍4髮W校名,慶祝鄧小平同志為學校題寫校名,慶祝建校70周年。當大會主持人宣讀了茅老的賀電后,全場長時間響起熱烈的掌聲,表達了對這位“河海”元老的崇高敬意。
翌年1月,河海大學得知茅老90壽辰,名譽校友、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嚴愷教授、校長左東啟教授聯名發去賀電:“欣逢九十壽辰,特電致賀。感謝您在恢復河海大學校名、七十周年校慶時發來賀電,我們銘記您在河海大學歷史上作出的杰出貢獻。敬祝健康長壽。”1986年1月17日出版的《河海大學報》發表了這一:月,他寄來了題詞10賀電。同年,經水電部批準,河海大學充實了工科專業,在江蘇常州市建立了河海大學機械學院。當機械學院領導請求茅老為新創辦的院報題詞時,茅老欣然應允。
發揚河海精神,為四化培養人才。
——為河海大學機械學院院刊題
1987年10月,河海大學邀請畢業達30年以上的部分校友代表來南京參加72周年校慶,同時對大學生作理想、成才、人生觀和優良校風的教育報告。學校領導很自然地想到,如果茅老能光臨學校校慶,將是極有意義的。于是向他發出了邀請電。26日,校慶前夕,茅老發來了加急電報:“欣聞河海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電祝賀,并祝校慶活動圓滿成功。”同年年底,他應學校請求,寄來所書“河海大學圖書館茅以升題”11個大楷毛筆字。1988年1月,現任河海大學校長梁瑞駒教授及辦公室副主任顧浩專程去北京首都醫院著望了茅老,向他獻了鮮花,贈送了分別刻有“唐臣”、“茅以升印”字樣的兩枚精致印章,并代表“河海”萬名師生向茅老問候,感謝他多年來對“河海”的關心及為新建圖書館題寫校名。茅老在醫院還與梁瑞駒校長合影。1989年8月,當我們寄去河海大學《校史征求意見稿》及征求題詞函時,他不吝賜教,并寄來了“源遠流長”的題詞,這些都將永遠載入“河海”的校史之中。
雖然茅老因年邁未能回到河海大學看望想念他的師生,誠為一大憾事,但他的親筆題字,金光閃閃,氣勢磅礴,鑲置在高達11層的圖書館大樓上,將永遠激勵我們奮發向前。
(作者均為河海大學校史編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