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錢塘江大橋通車70周年大會在杭州舉行
       2007年9月26,是錢塘江大橋通車70周年的紀念日。錢塘江大橋是茅以升先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主持設計和建造的中國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現代化大橋,它打破了外國人壟斷中國大型橋梁建設的歷史,它誕生于抗日烽火之中,它在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斗爭中書寫了可歌可泣的一頁,它不愧為我國橋梁建筑史上的一座歷史豐碑,它更是培養我國橋梁工程師的搖籃。70年來,錢塘江大橋使滬杭與浙贛兩條鐵路相互連接,為我國的交通事業發展和經濟繁榮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直至今日,每天仍有上萬輛的汽車和150列火車從橋上駛過。70年的歲月,使錢塘江大橋成為一座不朽的豐碑,也讓我們永遠記住了“茅以升”這個名字。
        這天上午,以“傳承橋梁民族精神”為口號的萬人接力長跑活動在茅以升先生銅像至錢江四橋的堤壩沿岸舉行。參加此次長跑活動的成員由大橋同齡老人、老橋工、資深橋梁專家、當代橋梁專家、各界橋梁精英、建橋人后代、守橋部隊官兵、茅以升中學及茅以升實驗學校學生和群眾組成。老、中、青、少四代人以橋梁人的勇往直前、努力拼搏的精神順利完成了整個長跑活動,并拉開了此次紀念錢塘江大橋通車70周年慶祝活動的序幕。

 
    9月26下午,紀念錢塘江大橋通車70周年大會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由鐵道部、交通部、建設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杭州市人民政府、上海鐵路局、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承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劉延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主任錢正英院士、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等領導向大會發來賀電、賀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韓啟德、徐匡迪,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科技部部長萬鋼、建設部部長汪光燾、橋梁專家項海帆院士,以及著名書畫家陳醉、趙士英、徐慶平、舒乙、李燕、王林旭、雷正民、劉京生等為紀念錢塘江大橋通車70周年題詞賜作。大會由鐵道部原總工程師、京滬鐵路客運專線公司專家組組長、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常務副主任王麟書主持。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邵鴻,鐵道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建設部副部長黃衛,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譚慶璉,廣電部原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何棟材,交通部總工程師、全國政協委員周海濤,浙江省副省長陳加元,杭州市副市長佟桂莉等領導出席了大會。參加大會的還有鐵道部、交通部、建設部、浙江省人民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單位的領導、上海鐵路局、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所屬單位的領導和科技人員、武警杭州市支隊,茅以升先生家鄉的代
表以及杭州市有關單位共500余人。
 
    會上,杭州市副市長佟桂莉同志、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加元同志、鐵道部原副部長孫永福同志、建設部副部長黃衛同志、交通部總工程師周海濤同志、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副主任譚慶璉同志分別進行了講話。追憶了茅以升先生和錢塘江大橋的建設先驅們為中國橋梁建設事業的進步做出的艱辛努力,并闡述了錢塘江大橋的建成對我國橋梁建設事業所具有的重大意義。會上還進行了“錢塘江大橋英雄榜”的頒獎儀式,獎勵了幾十年來為錢塘江的維護,通車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10名英雄個人和5個英雄團體。最后,播放了紀念茅以升先生的紀錄片《架橋人》,再現了當時建造錢塘江大橋的艱辛和大橋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性貢獻。
 
    9月27上午,由中國工程院、上海鐵路局、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和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舉辦的“紀念錢塘江大橋通車70周年學術交流會”成功舉行。與會代表包括:交通部、鐵道部、建設部的相關領導,浙江省、杭州市的相關領導,橋梁界院士及專家、學者等。本次學術交流會以交流成果、總結經驗、積極推進橋梁事業為目的,就我國橋梁規劃、設計、建造、維修與加固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會上,陳厚群、范立礎、周福霖等多位院士及專家做了主題報告。
 
    9月27下午,參加紀念活動的領導和嘉賓赴肖山觀潮城參觀錢塘江大潮,兩天的紀念活動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