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夢恕院士在“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上做報告
王夢恕院士1956年以優秀成績考入唐山鐵道學院橋隧系。這所學校前身為唐山路礦學堂,茅以升先生曾畢業于此,并曾長期擔任該校的教授、校長。也許是這一歷史機緣使然,王夢恕院士繼承了茅以升先生的事業和精神——為振興中華、發展中國的鐵道工程事業不懈奮斗,區別只在于茅以升先生致力在江河上架設橋梁,王夢恕院士則專注于在地下開掘隧道。
2005年,王夢恕院士應邀擔任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委員會副主任,為開創基金會工作新局面做了大量工作:
王夢恕院士為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獲獎者頒獎

王夢恕院士與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合影

王夢恕院士與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合影
一是擴大了基金會科技交流工作的領域,提升了交流的層次。過去基金會的科技交流以橋梁為主。王夢恕院士主張橋隧并重,自2011年起,基金會與中國工程院合作召開了八次橋梁隧道論壇,在業內產生了廣泛影響。2016年王夢恕院士抱病主持召開的“‘一帶一路’土木工程技術高端論壇----紀念茅以升先生誕辰120周年”,使基金會學術交流上升到為國家戰略服務的高度,獲得廣泛好評。
王夢恕院士主持“一帶一路土木工程技術高峰論壇”
王夢恕院士會后與外籍院士合影
二是創建“首都建設決策咨詢沙龍”,開創了基金會工作的新領域。自2014年始,在王夢恕院士的主持下,基金會與北京市科協先后三次聯合舉辦“首都建設決策咨詢沙龍”,邀請相關專家就北京市地鐵建設、城市地下水道開發及“停車難”等問題建言獻策,為北京市政府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重視和北京市科協的表彰獎勵。
王夢恕院士主持沙龍
斯人已逝,風范長存。王夢恕院士對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事業的深摯情感和不朽貢獻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謹以此文表達我們對王夢恕院士的深切緬懷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