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從2006年開始在土木工程專業開設“茅以升班”,對優秀學生進行重點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會設計、精施工、善管理”、具有國際競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在此培養目標下,學院以“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原則構建了一個合理的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辦班思路著重考慮以下環節:優選生源、強化基礎、鼓勵創新、提高綜合素質。其中,優選生源是基礎,強化基礎是保證,鼓勵創新是途徑,而提高綜合素質是根本。
 

    (一)辦班特色
(1)廣挑精選,末位淘汰
我院茅以升班”學生的遴選采取綜合初試和復試兩步進行,初試內容為基礎專業知識,采用筆試方式。復試采用面試方式,考核內容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英語口語以及本人特長。整個培養階段遵循“優勝劣汰”的原則,每學年進行考核,淘汰末位學生,并增補新的優秀學生。
(2)夯實基礎,加強實踐
在“茅以升班”實施夯實基礎,加強實踐的培養思路,其目的是使教學實現“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傳授知識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技能結構;培養能力主要是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在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得到鍛煉。
(3)因材施教,淡化專業
“茅以升班”的教學管理實行因材施教制,使學生有較大的課程選擇自由度,可以“因人而宜”根據自己的情趣及個人發展方向選課,還可以“量力而行”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多吃快跑”,構建更加寬厚的基礎知識平臺。
(4)配備導師,深化教改
學院委派了學術造詣深厚的博士生導師作為“茅以升班”的指導老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撰寫學術論文,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外出學術交流機會,還提供所在專業及相關學科專業的實驗室,使用高水平教材。
(5)全面發展,鼓勵創新
“茅以升班”是積極探索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教學方式的產物,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倡教學互動,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使其做到“不唯師,不唯書”,著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二)成績顯著
(1)顯著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
“茅以升班”學生的總體成績在同年級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在每年綜合測評中,90%的學生成績都在年級前50名以內,據統計,自創班以來,茅以升班總共有166人獲得各類國家級、省級、校級獎學金,獎學金覆蓋率達100%,特色班獎學金總額達到150余萬元;在本科期間,“茅以升班”學生的英語四級通過率為100%,計算機二級的通過率為100%,保研率也一直保持100%。
“茅以升班”逐漸成為了全院乃至全校的模范班級,“茅以升班”的學生也獲得了很多榮譽。從05年起,“茅以升班”中獲得過個人榮譽稱號的學生有793人次,58人次獲得了省級榮譽稱號,735人次獲得了校級榮譽稱號。“茅以升班”總共17次被評為校級優秀集體。
(2)充分拓展了學生創新思維
“茅以升班”自創辦以來,每一屆的學生都在學科競賽上保持著相當高的獲獎率。歷屆“茅以升班”學生共獲國際級獎項17項;國家級獎項86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68項;省級獎項144項,其中一等獎44項,二等獎51項,三等獎49項。
自2005年起,“茅以升班”的學生通過學校的平臺,成功申報了國家級創新型實驗項目4項,省級創新型實驗項目2項,校級創新型實驗項目55項,自由探索計劃項目6項,這些項目在規定時間內均成功結題。
(3)深入挖掘了學生研究潛力
“茅以升班”學生享受學院提供的最優質教學資源,學生通過導師可參與到科學研究中,并取得了成果。“茅以升班”的學生本科在校期間以第一作者公開發表論文共計365篇,其中被SCI收錄1篇,EI收錄2篇,CSCD收錄4篇。
另外,據不完全統計,自畢業后,特色班的學生共發表了論文30篇,其中被SCI收錄1篇,EI收錄4篇,ISTP收錄1篇,CSCD收錄1篇;參與了科研項目3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1項,省級項目9項。
(4)積極推動了我院學風建設
“茅以升班”的創辦促進了學院整體良好學風的進一步形成。由于進入了“茅以升班”的學生,可獲得他人無法享有的教學資源和能力鍛煉,可以較其他同學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深造的機會,每位“茅以升班”的學生都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激發了他們積極進取、奮力攀登、追求更高的斗志。影響和帶動了更多學生發憤學習、不斷鉆研,學習、科研、創新、創業的氛圍.日趨濃厚。業精于勤,行成于思,在“茅以升班”的推動與影響下,帶動全院整體學風日臻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