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和北京科普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美中科促會承辦的北京交大附中茅以升班美國STEM探索之旅迎來了旅途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卡內基梅隆大學(CMU)。CMU對茅以升班的學生們來說是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一切源于100年前一位在這里學習生活、并取得了CMU歷史上第一個博士學位的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讓我們中國人引以為豪的中國著名橋梁專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茅以升先生。

  在異國他鄉的頂尖學府,孩子們第一次有了回家的感覺!因為孩子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這里的學術氣氛、科學態度,更有對茅老精神的追尋和親歷。望眼CMU校園,茅老雕像是校園里唯一一個全身雕像,足見茅老在CMU舉足輕重的地位,而CMU把這個殊榮給了一個外國人,充分表達了他們對茅老的尊重。茅老一生“愛國、科學、奮斗、奉獻”的精神和在CMU求學奮斗的故事也再次激發了同學們敬仰之情。


 

致敬茅老

    初到CMU,同學們就受到了土木環境工程系師生的熱情接待。他們還特地為孩子們準備了印有卡內基梅隆大學標志的T恤衫。懷著對茅老的敬仰之情,同學們在學校教務長Dr. Hsia和土木環境工程系系主任Dr. Dzombak 的帶領下,來到茅老的雕像前舉行了莊嚴的獻花儀式!1919年,茅老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畢業,當年他的博士畢業論文曾轟動土木工程界,他的科學創建被稱為“茅氏定律”。茅以升先生畢業以后謝絕了美國眾多公司的邀請回到祖國。1937年他設計建造了錢塘江大橋,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是中國橋梁史上的里程碑。為了抗擊日寇茅老在大橋通車僅89天后親自炸毀錢塘江橋百萬人民和大量軍用物資通過這座大橋進入安全區,歷經戰爭烽煙的故事讓孩子們驚嘆和振奮。茅老的“先習后學,邊習邊學”的工程教育思想培養了一大批中國優秀的橋梁專家、工程專家,茅老的卓有遠見和想象力的科普文章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這些故事又讓孩子們充滿了敬佩之情。站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談起茅老,讓人感到茅老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驕傲,更是世界的驕傲。
 

 

 

    土木環境工程系系主任Dr. Dzombak 聲情并茂地向學生們介紹了現在發展中的CMU土木環境工程系,并分享了自己眼中的茅以升先生。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的沈春革副秘書長充滿感情地回顧了茅以升先生的傳奇一生,鼓勵學生們將茅以升先生的精神發揚光大、志存高遠,并邀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學生參與茅以升公益橋的建設,期待與CMU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學校教務長Dr. Hsia在和學生們看完紀錄片《天邊那顆閃亮的星》,還和同學們分享了茅以升先生的一段趣事。當年茅以升炸橋之后,日本人望橋興嘆,始終無法將大橋修復。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當年負責修復大橋的那位日本工程師友永和夫帶著景仰之情再次來到中國拜會茅以升先生,自此他們成為事業上的摯友。
 

 

 

 

 

 

 

    土木工程系還特意邀請了CMU茅以升博士學術卓越獎學金的兩位獲得者以及其他本系中國留學生與同學們一起座談,從他們未來職業生涯分析,到所學知識在未來工作中的應用,以及所學內容對當今中國的現實意義,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和互動,大家暢所欲言,受益匪淺。茅老“先習后學、邊習邊學”工學思想、知識報國的情懷一直召喚著后生學子,星星之火,點燃的何止是這一群人,影響的何止是一代人!

 

 

 

精彩的CMU

   同學們在環境工程Martin教授的引領和介紹下,了解了環境工程系正在進行的幾個項目。 一個個看似簡單的創意,都凝聚了一屆又一屆學生的智慧和教授的心血。“哇!真的嗎?”這句話變成了孩子們最常說的一句,在贊嘆美國科技進步神速的同時,也在心底埋下了科技創新的種子。

 

 

 


    匹茲堡是一個特別的城市,因地勢(三條河流交匯于此)和“鋼鐵之都”的歷史,在僅有144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居然擁有著446座形態各異、結構不同的大橋,比水城威尼斯橋的數量還多,是名副其實的“橋梁之城”。對外教育系的Pam教授給同學們上了一堂栩栩如生的橋梁歷史課,細數了匹茲堡一些歷史悠久的橋梁故事。
 


 

    同學們還跟著Pam教授徜徉在CMU美麗的校園里,被一個個神奇而有趣的創意所吸引,特別是為紀念把電腦科學與藝術聯系起來的Randy Pausch教授而建的Pausch橋,讓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在橋上的每一塊電腦鏤空的鋼板上尋找敢于投身大海、象征勇敢拼搏精神的小企鵝形象。

 

 

 


   同學們還有幸參觀了CMUIDeATe Lab。在Susan教授的細心講解中,同學們了解到了世界最前沿的一系列創客項目,同學們更是走進實驗室, 目睹各項高科技技術的實現過程。
 

 

 


 動手挑戰

   在結構力學Sarah教授的帶領下,同學們開始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挑戰項目。簡單說就是,在規定時間內,用最經濟的方法打造出更高的穩定結構。

   受力分析、圖紙設計、預算分析、搭建結構、配重平衡,各個組的同學們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在規定時間內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最終的獲勝隊打的結構很簡單,但是確實是金錢高度比(¥/cm)最小的。團隊合作、創新意識、問題解決是孩子們在這一課中主要學到的東西,相信他們會受益終生。 
 

 

 

 



 

 

 

 

 

 

    隨著CMU學習的結束,北京交大附中茅以升班美國STEM探索之旅為期14天的實踐和探索活動就要結束了。孩子們即將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國,很多孩子表示對這樣的探索活動樂此不疲。有動手、有實踐,有視野、有情懷,孩子們的確不虛此行。相信這一次的探索之旅,對于這些生命勃發的孩子們來說,是一次力量深植生命的旅行,世界最高學府的學術氛圍、教授們的科學精神、茅老的愛國、科學、奮斗、奉獻的精神會激發孩子們的內在成長力量,讓他們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追尋自己的成長目標,探索實現目標的態度和思考路徑,充滿動力地在未來的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