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3日,在北京科技活動周期間,由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和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共同主辦的第100場科學名家講座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成功舉辦,來自人大附中、北京景山學校、北京五中等十余所重點中學的近300名師生聆聽報告。
2009年5月23日,第八屆北京高校建筑結構設計聯賽總決賽頒獎儀式在北京交通大學科學會堂舉行,歷時兩個多月的聯賽落下帷幕。本屆聯賽由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中國建設教育協會、北京土木建筑學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四家單位聯合主辦,由北京交大承辦。來自13所高校286組選手參加比賽,賽題分為橋梁,大跨兩個方向。中國建設教育協會理事長、原建設部人教司司長李竹成、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張進德、北京交大黨委副書記高艷、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執行主席朱安謐等出席頒獎儀式,并為獲獎選手頒獎。
2009年5月23日,第八屆北京高校建筑結構設計聯賽總決賽頒獎儀式在北京交通大學科學會堂舉行,歷時兩個多月的聯賽落下帷幕。本屆聯賽由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中國建設教育協會、北京土木建筑學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四家單位聯合主辦,由北京交大承辦。來自13所高校286組選手參加比賽,賽題分為橋梁,大跨兩個方向。中國建設教育協會理事長、原建設部人教司司長李竹成、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張進德、北京交大黨委副書記高艷、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執行主席朱安謐等出席頒獎儀式,并為獲獎選手頒獎。
第七屆北京高校建筑結構設計聯賽由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聯合主辦,由北京科技大學承辦。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等10所高校參賽,規模超過以往任何一屆。從2008年3月初正式啟動至5月25日順利落下帷幕,歷時近三個月。
中國古代的橋梁建筑,歷史悠久,成就卓越。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幅員遼闊,河道縱橫交錯,數千年來,勞動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了數以百萬計、類型眾多、構造新穎的橋梁,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茅以升先生曾說過:從一座橋的修建上,可以看出當時當地社會上工商業的榮枯和公益水平;而從全國各地的修橋歷史,更可看出一國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情況。
中國古代的橋梁建筑,歷史悠久,成就卓越。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幅員遼闊,河道縱橫交錯,數千年來,勞動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了數以百萬計、類型眾多、構造新穎的橋梁,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茅以升先生曾說過:從一座橋的修建上,可以看出當時當地社會上工商業的榮枯和公益水平;而從全國各地的修橋歷史,更可看出一國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