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慶祝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大力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增強科技工作者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團結引導科技工作者牢記囑托,創新爭先、自立自強,中國科協、科技部將于5月30日(星期一)上午,在線舉辦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
科技的力量無處不在,在星辰大海,也在奧運賽場。2022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運動員的盛會,也是一場科技展示的盛會,在科技的助力下,才有了更多“更快、更高、更強”的出現。這位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就是“科技冬奧”的幕后英雄。她用一針一線凝聚“中國智造”,為中國運動健兒的“戰袍”注入高科技,她用服裝向世界展現中國智慧與文化。她就是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國家冬奧運動服裝裝備研發中心主任,北京服裝學院服裝科技研究院院長——劉莉。
不是在麥田,就是在去麥田的路上,高利被譽為“腳踩泥土的科學家”,她是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近些年,她針對麥類黑穗病中危害最大且最難防治的小麥矮腥黑穗病,開展了系統研究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在守護國門生物安全、確保我國小麥安全生產、促進國內外小麥正常貿易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作為一名女科學家,如何統籌好時間照顧好工作和家庭?我們去現場聽聽高利老師的解答。
作為新中國“兩彈一星”的功勛人物,人民科學家錢學森一生為國為民,為我國航天事業和現代科學技術做出了卓越貢獻。在5月30日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了解錢學森人生中重大的五次選擇。
5月27日,在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北京老科學技術工作者總會以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題,組織開展了“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專題活動。活動邀請了北京市科協科學家精神首批宣講團成員、北航老教授報告團常務副團長鄭彥良老師,以《講科學家故事 學科學家精神——從我所熟悉的航空航天人講起》為題作線上報告。
他是一位73歲的科學家,依然奮戰在科技一線。他說,家國情懷是他們這一代人的底色,科技創新更是他此生不渝的追求。他是學者,更是匠人。從空天到海疆,從高鐵到地下工程,他用涂料裝點祖國最美的江山。他說:“我就是要把最好的材料,用到最惡劣的環境中,保護大國重器成為百年工程。”他就是2022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著名特種功能材料、腐蝕防護專家——鄭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