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為澤國,四面環水”

“咫尺往來,皆需舟楫”

水鄉周莊,是一個有900多年歷史的古鎮。 位于蘇州城東南,四面環水,素有“島中之鎮”的美譽。

 

本文摘自| 康志保先生著作《橋典、橋景、橋趣》

編輯| 古橋委員會
 

被稱為有

“天下第一水鄉”的周莊的出名,

很大程度上與旅美畫家陳逸飛的油畫《故鄉的回憶》有關。 

畫面是鎮上的兩座石橋,

一座是拱橋,

一座是梁橋,

橋型呈一橫一豎,

橋洞為一方一園,

相連成L型, 

樣子很像古時候的鑰匙,

故當地人稱它為“鑰匙橋”;

它們又像是一對相依相伴的情侶,

也被稱作“雙橋”。

這兩座橋分跨于十字交匯的兩條市河上。

陳逸飛(1946-2005),

浙江鎮海人,

1965年畢業于上海美專。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創作了著名油畫《黃河頌》、《占領總統府》、《踱步》等。 

1984年,畫家來到古鎮,

經過幾天的徜徉、沉浸、醞釀,

創作了一幅油畫。

畫的主體就是“雙橋”,

還有一輪明月高懸在天空,

水氣氤氳,

暈渲出渺遠溫馨的氛圍,

美麗的景致和悠悠的情思濃縮在畫中。 

這幅畫在美國紐約展出后,

頓時蜚聲海內外,

《紐約時報》評論說:

“畫風融合了寫實主義和浪漫主義,

叫人想起了歐洲大師的名作。”

此后, 

周莊也使眾多的畫家、攝影師、文學家前來尋覓藝術的靈感。

后來,這幅畫被美國石油大王哈默高價購得后,

作為禮品贈送給鄧小平同志,

被各界傳為佳話

1985年,這幅畫又被聯合國選為首日封圖案,

從此,周莊一躍成為世界知名的中國江南名鎮。

“鎮為澤國,四面環水”,

“咫尺往來,皆需舟楫” 的水鄉周莊,

是一個有900多年歷史的古鎮。

位于蘇州城東南,

在昆山和吳江和青浦三地接壤處。

澄湖、明鏡湖、南湖和白蜆湖環抱全鎮,

構成四面環水之勢,

素有“島中之鎮”的美譽。

環繞小鎮是一條逶迤的小河,

河上20余座小橋相望相連。 

由于河湖阻隔, 

避開了歷代兵燹戰亂,

較好地保留了許多元明清時的建筑。

近年來,

江浙鄉鎮工業發展,

建樓擴道,

使江浙一帶許多古典文化消失,

唯獨周莊古風依舊。

畫家吳冠中先生稱贊說:

“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

鎮內有四條河流,

成“井”字形相互交叉,

把全鎮分割成許多方塊,

房屋依水而建,

飛檐聳脊,

紅窗白墻黑瓦,

清雅幽靜。

連接這些方塊的是十幾座建于元、明、清時代的石橋,

拱若新月,古態瀟然。

這些橋中,最引人注目是元代的富安橋,

它是江南現存唯一的一座樓橋,

這座石拱橋兩端有引橋,

橋的四角均有一座雕梁畫棟、

古色古香的樓閣,

還有店堂酒肆等。

日本女畫家橋本心泉以此橋為主體創作了一幅佳作,

名為《周莊的一天》,

現陳列在鎮上民居展覽館中。

在周莊還有一座著名的石橋,

叫貞豐橋。

這座小橋有360多年的歷史,

那青石橋面,

花崗巖的欄桿,

橋石上的青苔,

石縫中生長出虬曲小樹。

在貞豐橋邊有一座酒樓,

當地人叫它“迷樓”。

現在“迷樓”也成了游人尋訪的勝跡。

周莊小橋相連,

流水潺潺,

盡現“小橋流水人家”的悠閑的意境。

在周莊款步徘徊,

會給人以“迂回不盡之致,云水相忘之樂”。

陳逸飛先生說:

“周莊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你看,

站在周莊的任何一個角度,

都是美的!”


???????恭祝中秋快樂


本文摘錄自康志保先生著作《橋典 橋景 橋趣 ~ 中國橋梁文化擷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再次對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謝。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古橋委員會秉承茅老遺愿, 是致力于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之古橋文化保護以及古橋科普知識的普及和推廣的學術性和科普性公益平臺, 愿為中國古橋遺產屹立于世界橋梁文化遺產之林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