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橋:建成于道光丙申年(1836)??优e馬正炫所建。馬氏家譜中載有建橋的記錄。該橋建成后當地村民認為橋拱這么平坦,可能要塌,拒付工錢。馬正炫為了表達為民造橋的善意,竟然未收工錢,玉成其事,取橋名為玉成橋。橋建成后至今已160多年,完好無損,此祖業被馬氏后人傳為美談,寫入馬氏家譜。該橋為新發現的又一座古代優秀橋型,已被收入《中國科學技術史》(橋梁卷)。
 
  
      2015年12月13日,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古橋委員會紹興研究中心主任羅關洲及委員袁開達向基金會反應稱,位于浙江嵊州的玉成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屬省文物保護單位,因年久有損壞現象,當地政府將對其進行修繕,但對修繕方案存在不同意見。
 
  
      基金會聞訊后立即組織古橋專家赴玉成橋進行現場考察,從受力、裂縫到整體的破壞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和分析,并討論了初步的修復方案。
 
  
       考察結束后,組織召開了論證會,基金會古橋委員會秘書長茅玉麟,副主任貽強教授、羅關洲先生,委員向中富教授、夏樹林教授、袁開達先生及當地文物保護、鎮政府及施工設計單位代表30余人出席會議。
      會議主要形成以下意見:從文物保護的角度出發,須暫停施工,補充檢測資料和地質資料,在此基礎上,原有的施工方案須重新制定,采用片石、墊石等材料進行局部加固,不建議采用灌漿的方式,以保護此橋原有的形態。
 
 
  
        據悉,隨后嵊州鎮政府將聽取本次專家論證的意見,匯總報批上一級相關機構后,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要求的范圍內對該橋進行修繕。專家認為,玉成橋如果得到妥善修復,將有可能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乃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