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永福副部長、薛學琛書記、馬文普副部長、四川省文化廳代表共同完成本次會議的啟動儀式;孫永福副主任向基金會古橋委員會2017年新增委員頒發聘書;基金會秘書長茅玉麟向瀘縣縣政府贈送由書法名家愛新覺羅啟驤、黃世雄先生所書字畫。開幕式上,潘震宙副部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施愛東、項貽強教授分別就龍文化的淵源、發展歷史,古橋保護與傳承發表了主旨演講。
第七屆中國古橋研究與保護學術研討會于20日下午召開。會上,茅玉麟秘書長作古橋委員會工作報告,介紹近年工作成績、重點及未來的古橋工作展望;丁漢山、王志明、羅曉峰、吳禮冠、劉弘濤、程國強、鄭凱鋒七位專家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中國古橋研究的指導思想、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介紹了中國古橋的建筑技藝和典型風格。
中國古橋,作為千年中華文明發展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是體現民族統一性、延續性的一個連貫獨立的科技發展系統,是世界文化遺產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建設經驗、理念、工藝技藝,對我國古橋及歷史文化研究、現代橋梁工程具有極大參考價值。但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古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在大量消亡,古橋保護工作刻不容緩。就此背景下,與會專家建議:要積極開展古橋科普宣傳、完成申遺工作;開發與保護相互促進;要運用科學的保護手段、方法、措施和技術,提高古橋保護水平;建立古橋保護研究隊伍。

會后,專家實地考察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腦橋,對龍橋的保護充滿深情并積極建言獻策。我國著名古文物專家朱光亞教授建議:瀘縣可著力于連同古橋與渡槽等水工設施在瀘縣農業文明發展史開展研究探討,爭取捆綁申遺,此建議為瀘縣龍橋申遺工作提供了新視角;項貽強教授表示:將組建研究生隊伍考察瀘縣路橋群,在古橋研究、文化形態、旅游觀光等方面進行探究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