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夢寒,1955年出生于福建閩侯。中國文物學會會員、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福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福州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閩侯縣博物館館長、文物博物研究館員。
      從事文博事業二十多年來,在文物考古調查、保護管理與學術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特別是在古橋保護與研究上,成績尤為突出。作為基層文物工作者,他長年深入鄉鎮村莊,克服了生活艱苦、交通不便與氣候多變等種種困難,對縣內180多座古橋都作了實地調查、勘測丈量與詳細記錄。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古橋,有一半以上都是他近年所發現的。身為縣政協委員,他不斷呼吁政府加大對古橋的保護力度。在他的努力下,近年來,縣政府在古橋保護方面的經費投入也大大增加。先后搶救修復白沙遠濟橋、青口宏嶼橋、廷坪坑坪橋等一批瀕臨毀壞的古橋文物。此外,他積極宣傳古橋文化,深入開展古橋學術研究。曾主持《榕嶠奇觀——閩侯木拱廊橋》等文物電視專題片的拍攝,舉辦《閩橋光影》古橋專題展覽;撰寫《漫話福建古橋文化》、《閩中石梁橋上元、下元銘文淺析》、《江東橋架設考析》、《泉州洛陽橋踏查與思考》、《古橋保護刻不容緩》等論文10多篇參加中國古橋學術研討會;編著《閩侯古代橋梁》、《福建歷代橋梁文獻匯編》等20馀部,其中《圖說閩侯文物》2005年獲福州市政協文史圖書資料一等獎;《閩侯文物》 2007年獲福建省第四屆文博考古優秀成果三等獎。2009年8月,因在古橋保護與研究上作出突出貢獻,受到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的表彰。2010年獲福建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文物調查階段突出貢獻個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