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開達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在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筆者主編的《嵊州橋梁圖志》(古橋)一書,正式出版了。書中介紹了118座古橋,是在全市178座橋梁中精選出來的。這些古橋多姿多彩,光彩奪目,傾注著古代勞動人民卓越智慧。它是全省以至全國橋梁文化的一朵奇葩。

   1992年5月,筆者陪同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唐寰澄先生來嵊考察玉成橋時,唐老對該橋給予了高度評價。“稱玉成橋為國內少見,構造精良,合乎科學。該橋的發現填補了國內古橋史的空白”。2000年,唐寰澄先生出版的《中國科學技術書》(橋梁卷)對嵊州的7座古橋作了生動詳細的介紹。從此我深深地愛上這些古橋。

   在嵊州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曾出現過用渡船聯成的渡橋,也有廊橋、棧橋、木橋、竹橋、蹬步等橋型。在上世紀70年代長樂江上,有數十座由松木和杉木制成的木橋,每隔3米左右架上橋架,旁邊系上鐵鏈,以防洪水沖走。在嵊州最多的為石拱橋,除平鋪的石梁石板橋外,石拱橋有半圓形拱、橢圓形拱、馬蹄形、懸鏈線、折邊拱等,石橋橋卷有并列、縱聯、聯鎖分節并列、框式縱聯和亂石等。長的100多米、最短的5米左右。在谷來鎮小舜江上不到10公里的河上,就有4座跨越30多米的古雙孔石拱橋。高大雄偉,構造精良,在浙江省內山區實屬少見。

   嵊州古橋建筑的特別之處,是針對地形特點科學地將橋建設在巨石上,巧奪天工。使橋梁穩定在河的兩岸。還有一種廟橋,把橋梁與建廟結合起來,既節約土地,又可使人跨過河去,真正起到了建橋通行和娛樂文化活動相結合的作用。

   嵊州的橋梁裝飾與橋名,也是十分有特色的。含有十分重要的內因。使人覺得它的建設重要性以及存在的意義。